2025年9月28日,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心主任石智雷教授应邀出席湖北卫视《支点周刊》栏目,围绕“十五五”期间湖北省鄂州市花湖国际机场的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解读,系统剖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湖北如何充分发挥花湖机场的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能级。
从鄂州出发,走向世界;从世界归来,走进中国——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正在用速度与温度,重新定义“距离”。目前,花湖国际机场已经开通109条货运航线,货运航班量仅次于香港、上海浦东和深圳宝安机场,位列全国第四。从2018年2月机场获批,到2022年7月投运,再到如今国际枢纽能级不断跃升,7年间,鄂州不断挑战不可能,在机场建设速度、审批效率、运营成效等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当地称之为“临空速度”,也孕育出“干群同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雷厉风行,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花湖精神”。
石智雷教授认为,花湖国际机场目前的夜间起飞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已经实现了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隔日抵达,甚至于像亚洲、东欧可以实现当日抵达。这种高效的时效性,就会吸引很多高端制造、冷链、跨境物流、跨境电商、航空以及金融等产业的集聚。这些集聚有利于推动湖北直接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尤其是高端价值链的分工。所以说对湖北的影响非常大,湖北要有自己的定位。要发展临空偏好型的新质生产力,来形成独特的产业集群优势,同时还要加强中部供应链的联盟建设,把整个中部地区几个省份的不同优势、不同的分工结合到一起。将枢纽作用转化为整个中部地区的核心产业竞争力,形成集群式的发展。
以花湖机场为支撑,湖北正撬动中部崛起的澎湃动能。这座“天空之城”不仅是货物的集散枢纽,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全球高端要素的连接器。它见证着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的深刻变革,也承载着中部地区在国家“双循环”格局中的战略担当。机遇已至,未来已来。在花湖精神的激励下,鄂州正以“空港枢纽”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