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近日,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培功副教授在《理论探讨》2023年第5期发表题为《数字治理视域下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智治”逻辑与实践路径》的论文,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数字治理尤其是智慧治理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实践路径,顺应时代变化将“智治”引入社区治理,更新社区治理方式,推动社区治理效能的提高。
论文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的要求,从智慧治理的角度研究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探讨将智慧治理引入社区治理中的缘由以及功能优势。接着从理论逻辑以及实践路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明确“智治”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逻辑,体现在引入新范式、创造新体系以及构建新模式这三个维度;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根据潜在的问题规范和完善治理体系,为智慧治理参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研究思路以及完善措施。
该论文的理论价值主要在于抓住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治理难题的重要手段这一核心,将数字治理以及智慧治理引入社区治理,揭示了“智治”参与社区治理的数字治理新体系、数字化生活新范式、数字化公共服务新模式等理论逻辑,丰富了社区治理理论,为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以及提高治理效能提高了重要理论指导。
论文的实践价值更为突出。明确“智治”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参与机制以及实践路径,包括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丰富治理方式,运用“智治”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将工具技术与社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从而为实现社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并以“T市Z城”的智慧治理的案例,验证“智治”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凸显的示范作用,总结“智治”应用的基本经验,为“智治”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借鉴。从规范数字治理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公关以及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供了解决“智治”潜在风险的措施,能够完善“智治”参与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机制,从而提高“智治”治理效能,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更进一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也给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使得社区治理更加高效、精准、公平。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其存在的隐私侵犯等风险,共同推动构建公平、效率、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供稿:闫靖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END
往期回顾
责 编 | 章 程
排 版 | 卢爽爽
校 对 | 沈丹云
审 核 | 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