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李云)
白景明研究员首先回顾了从1983年到2009年间增值税的四次改革,他认为增值税的实施和改革是适应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必然要求。他介绍,此次营改增集中在交通运输及文化创意服务等6个现代服务业,从实践层面上对2009年增值税转型进行了完善,因为2009年的消费型增值税仅仅实现了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进项税抵扣,而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厂房建设等仍存在重复课税的问题。
白景明研究员表示营改增的时机选择对于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之所以选择在2012年进行试点并推广不仅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公平尤其是对公平税制的要求,更是为了满足高速增长的房地产行业、通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对减轻税负的诉求。同时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此次改革也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政策助推。
在介绍了此次改革的背景后,白景明研究员着重分析了改革的几大难点及解决措施。首先是鉴证服务业等部分行业的税负上升问题。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发票不到位、成本结构中可抵扣少等原因造成。同时他强调对税负的衡量必须采用科学的指标,并且从期间角度加以比较。其次是在整体减税的情况下如何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白景明研究员指出必须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压缩开支、加强税收管理。最后白景明研究员谈到更深层次的财政体制的调整问题。他认为相对于重构地方税收体系,调整增值税的共享比例更加切实可行。
在观众提问环节,针对同学提出的“国、地税是否会合并”的问题,白景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地税系统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符合我国“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财政体制,而且近些年地方税种的收入增长飞快,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国、地税合并,那么必然会加剧中央和地方的博弈,降低财政体制的效率。
讲座尾声,李景友副教授对白景明研究员颇具指导意义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对此次制度改革的美好憧憬。讲座赢得了在座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本期文澜大讲堂自此圆满落下帷幕。(编辑:Z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