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工作简报(第九期)
1、2011年6月2日下午4点,财政税务学院综合表彰大会暨第十届团、学、志换届大会在文泰321教室隆重举行。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校团委周巍书记,财政税务学院党委吴凡副书记,院学工办主任詹万明老师,院分团委书记张雅南老师,09级辅导员石凌老师以及10级辅导员潘常刚老师。
首先,分团委书记张雅南老师宣读财政税务学院第十届团委学生会及志愿者协会干部名单。接着,第九届学生会主席孟垚圻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她提出我们要由服务型学生会向学习服务型学生会转变,她用三个关键字——思考、担当、友情概括了一年来的收获。随后,新一届学生会主席董晓清、新一届志愿者协会长王婷分别发言,她们围绕下一学年的工作提出:要认真开展各项学生工作,加强团、学、志内部沟通和联系,继往开来,不辱使命。
接着进行大会第二部分——综合表彰大会,首先由院党委吴凡副书记宣读表彰决定,对在这一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团体和个人分别授予:模范团干、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先锋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学术创新奖、科研实践奖、星光才艺奖、阳光竞技奖、“自强之星”励志奖、红旗团支部、文明寝室奖、感动财税贡献奖荣誉称号。几段精彩的DV,展示出了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骄人风采,同时,获奖代表们的发言也感人颇深。获奖干部代表桂声亮总结说,在班级工作中要摆正心态、明确职责、胸怀宽阔,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自强之星代表黄相则表示,他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帮助他人,不断提高自己,为学院作出更大贡献。
2、6月3日上午8:30,文泉楼北403财税学院会议室座无虚席。应我院庞凤喜教授邀请,税改学者、台湾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巨威教授首次来到大陆,开始了以“台湾赋税改革的历程与挑战”为主题的系列讲座。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志勇教授主持讲座。
在上午的讲座中,曾巨威教授就“台湾赋税改革的愿景、目标与做法”展开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他指出,考察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赋税都离不开当地的历史、文化、政治等背景,由此,他先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台湾在不同历史和政治背景下的税制,并细心地指出了对同一税目两岸在称呼上的细微差别。之后,曾巨威教授回顾了台湾始于1968年的三次赋税改革,肯定了赋税改革对台湾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竞争力、财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成就。他同时强调,税收改革仅仅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有力手段之一,而要想真正解决财政问题,除了要从赋税改革上“开源”,还要从收支平衡上“节流”。
在下午的讲座中,曾巨威教授围绕“台湾税制改革与最低税负制”开始讲解,他指出,以达成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税制改革已成为台湾社会的共识,并分析了在此民意基础上推动的台湾赋税制改革的相关背景,解读了最低赋税制的实施方案。他最后强调,改革不易,改革的成果更要精心呵护,不能掉以轻心。
曾巨威教授首日的讲座圆满落幕,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改革经验、精彩的演说能力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曾教授还将就“台湾促产条例租税减免落日之所得税制改革”、“台湾最新的税改——奢侈税的是与非”两个主题展开讲座。
3、6月4日,郭月梅副教授出席了澳洲维省大学妇女联合会2011年度优秀女性颁奖大会,作了题为《教育,使女性体面地生活着!》获奖感言,并获2500澳元奖金。
4、6月9日,学校召开档案工作先进个人表彰会暨档案业务培训会,王华路同志荣获“优秀档案工作负责人”称号,王礼翔同志“优秀专兼职档案员”称号。这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兼职档案员勤恳踏实工作下,学院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
5、年6月8日至9日,我院税务系系主任艾华教授、税务系李波教授、郭月梅副教授应邀出席2011年中国增值税改革国际学术会议。三位教授分别提交了关于我国增值税改革的三篇论文并入选大会论文集出版;分别作为第七和第八场研讨会主席主持研讨活动,宣讲自己的论文,并点评同行专家论文,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赏;同时还就我国增值税改革、税收学教育科研等议题与国内外嘉宾和专家进行了密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2011年中国增值税改革国际学术会议”由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主办,闽江学院及厦门大学财政系共同承办。国际著名税务专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Rick Krever教授担任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著名经济学家、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到会致词;开幕式由闽江学院校长、著名税收学者杨斌教授主持。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学术机构、财税部门和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公司的税务专家共120余人出席会议,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以及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机构和院校的专家学者提交论文。
本次会议的主题增值税扩围问题是当前中国财政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这一专题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全国尚属首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一体化,是今后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会议分享了国际经验、展开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的利弊分析,将对中国增值税改革和立法产生重要影响。
本次研讨会以标准化的国际学术会议形式进行,分两天共九场进行研讨,时间从上午8:30到下午6:30,中午不休息,高强度高密度,不泛泛而谈、不坐而论道,而是围绕主题,以文取人,深入、具体体现各种观点,帮助决策者准确决策。
6、6月16日下午14:00,财政税务学院2009级本科生导师制师生见面会在文泰321教室成功举行。财政税务学院党委王华路书记,财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京焕教授以及财税学院全体本科生导师出席了本次见面会。财税学院党委吴凡副书记担任大会主持人。
首先,财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京焕教授讲话。他回顾了财政税务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创建背景和辉煌成就,刘院长指出,十年来,财税学院在全校率先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我院本科生人才培养上成绩卓著,也是近年来我院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位列全校前茅的重要原因。他希望导师们对学生细致关怀,严格要求,同时勉励09级学子在今后两年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自己的导师交流、沟通。
税务0901班的董晓清同学作为09级学生代表在会上发言。她代表09级的全体本科生向学院以及全体导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她同时表示,09级的全体本科生将积极配合导师的工作,加强与导师的交流联系,充分利用我院本科生导师制的这一优势资源,努力学习和奋斗,不辜负学院和导师们的期望。
随后,大会进入到学生与导师的互动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主动地与自己的导师交流讨论,相互增进认识和了解,整个会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7、2011年6月17日上午9;00,文泉楼北栋403财税学院会议室座无虚席。应我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主任兼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艾春荣,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的专题讲座。
作为一个资深的经济学家,艾春荣教授对于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有着深刻的认识。首先,他以中国和美国政府,在企业污染治理方面的措施为例进行比较,揭示了经济对于发展的重大影响与经济学的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艾春荣教授将经济学划分为理论经济学、经验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三个部分,进一步讲述了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深远影响。他提到,经济学不是单一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学科,通过将数学引进经济领域,在研究观察的过程中用经济模型解释各种经济现象的发生,使得经济学体系由不完善走向了严密性与逻辑性。同时,他还强调,理论经济学虽然对于研究经济现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本着客观的态度,认识到其中的局限性并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之后,艾春荣教授以‘价格—需求’为例,强调了经验经济学不仅仅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不断完善经济学思想的基石。他赞同通过了解经验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理论,在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现象,引进计量经济学中的建立经济模型的研究方法,从小处着手,然后放眼于全景,以不同的方法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
8、6月10日上午,学校召开全校科研工作会议,学院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荣获2008-2010年度“社会服务先进单位”称号。这是对学院注重研究的应用性,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充分肯定。陈志勇院长代表学院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交流了学院科研建设取得的经验。
9、2011年6月18日至19日,“中国税务教育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税务教育研究会主办,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承办,来自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43家单位,1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院王敏副教授、高亚军副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
会议紧紧围绕税收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协调的主题进行,分别就税务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税收专业硕士与税收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税收职业教育与税收学历教育承接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代表分别就本单位税务人才教育和师资培养的经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同时各位代表还就税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踊跃提出困惑之处并相互探讨。
我院王敏副教授、高亚军副教授分别在会上做了“法学教育在税务专业硕士培养中的作用探讨”、“税务专业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主题发言,并就我院在税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本科生导师制度、毕业论文审核、学生竞赛组织等方面的经验作了交流,得到兄弟院校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10、6月18日,主题为“‘十二五’时期我国财税政策选择”的全国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由我校研究生院、、财政税务学院以及湖北财政与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武汉大学原副校长吴俊培教授、我校副校长杨灿明教授、副校长周景明教授、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向书坚教授、我院院长陈志勇教授、党委王华路书记、副院长刘京焕教授、副院长侯石安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0所知名高校的30多位论文作者应邀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第一部分是开幕式,由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向书坚教授主持。首先,我院副院长侯石安教授介绍与会嘉宾和领导。接着,我校副校长周景明教授代表学校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词,在简要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之后,周景明副校长指出,希望各位与会代表借此机会能够结下深厚友谊。最后,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志勇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陈院长简述了本校财政学科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陈院长指出,与会代表在论坛中将展示新一代财政学者的实力和风采,为进一步活跃财政学科的学术研究,加强财政学及相关专业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做出贡献。
论坛的第二部分是知名教授学术演讲,由陈志勇院长主持。首先,武汉大学原副校长吴俊培教授为到场嘉宾做了一场题为“挑战与创新——兼对主流理论的批判”的学术演讲。从文艺复兴到当代方法论与世界观,包含哲学、历史、政治、法律等多重视角,提出当代科学研究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被束缚,需要解放思想、需要批判、需要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杨灿明教授则围绕着“在世界舞台上,我国经济应该怎么办”这一线索,对当代经济货币发展局势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我国当代发展应重视的内容,提出了与我国当前发展方式不同的看法。
论坛的第三部分是与会代表主题发言,由侯石安副院长主持。在与会代表主题发言中,来自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共16位博士生代表分别以自己的论文为中心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来自武汉大学的陈思霞博士以《谁从增加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受益?——基于中国县级经验数据的测算》为题,发表了自己关于在中国式财政分权框架下,一般性转移支付边际受益测算的独到见解,并根据其测算结果,为财政的转移支付提供了实际的建议。来自南开大学的高玉伟博士根据题为《中国财政分权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的论文进行了十分详细的阐述,通过跨时、跨地区分析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财政分权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结论。华中科技大学鲁元平博士的《公共支出促进主观幸福感吗?——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证据》一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分析论证,赢得了到场嘉宾老师的一致好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陈莉莉博士在其论文《财税制度内在不稳定性、土地资本化与经济增长:来自‘土地财政’视角的证据》中,阐述了以土地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的制度背景,结合实证分析,内容十分充实精彩。
财政税务学院胡洪曙副教授、金荣学副教授、毛晖副教授和解洪涛博士分别对各位博士生的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既肯定了他们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又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为其今后的改进提供了参考意见。
下午的主题发言环节中,各位博士生各抒己见,分别以《我国现行税收制度调节功能的缺陷、原因及改进》《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碳排放的视角》《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互补还是替代?公共支出间配置关系研究》等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与会博士生对当今的财政、税收政策中的不足与改进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自由发言时间里,与会博士生又就各自的疑问与观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在数学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多位博士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下午5点左右,与会代表返回主会场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京焕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侯石安教授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词,侯石安教授在致辞中总结了本次会议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来自众多高校的30位博士生莅临本次会议表示感谢。侯院长宣布,鉴于本次博士生论坛的成功举办,大会主办方决定,今后每年举办一次全国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下午5点半大会完成全部议程圆满结束。
全国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为国内财政学及相关专业博士生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学术观点,碰撞思想火花,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大会决定,此后将每年举办一次。
11、6月21日,学校颁发中南大教字〔2011〕10号《关于表彰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获奖教师的决定》,在学校2011年5月17日至24日举办的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决赛中,我院选送的解洪涛博士、俞杰博士不负重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这是我院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狠抓青年教师讲课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效。
12、6月23日下午,我院全体教职工及各学生党支部代表在文泉北楼403会议室隆重召开庆“七一”表彰大会。学院全体党政领导班子参加了会议,大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凡同志主持。
院党委书记王华路同志在大会上宣读了受学院表彰的“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名单,并号召全院各基层党组织和全院党员师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先进为榜样,在学院各项工作中奋勇当先,忘我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投身到学院各项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随后,院党委全体成员为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大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会后,学院组织全体党员教工观看了经典红色影片《开天辟地》。
13、6月24号上午9:30,2011届中澳班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大会在文泉北楼403会议室隆重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灿明教授,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SQ)副校长、商学院院长Allan.Layton教授,南昆士兰大学中澳班项目负责人Joseph教授,财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志勇教授,财政税务学院党委王华路书记,以及07级中澳班的同学们出席了此次典礼。财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京焕教授担任典礼主持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灿明教授为典礼致辞,。杨灿明教授指出,先进的教育离不开国际化视野,为进一步开拓优质教育资源,财政税务学院于2007年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商学院联合办学。今年,首批中澳班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并在升学、结业方面成果喜人,这是四年来中澳双方共同努力下结出的硕果。
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副校长、商学院院长Allan. Layton教授回顾了自己对07级中澳班同学们赴澳留学的点滴见闻,分享了学员们在澳洲学习生活的几个温馨细节。他寄语学员们铭记“Responsibility(责任)、Wisdom(智慧)、Courage(勇气)”,回国后作出贡献、有所作为。随后,Allan.Layton院长宣读了我校财政税务学院2007级中澳班37名获得USQ商学学士学位学生的名单,并为他们授予了学位证书。
随后,学院党委王华路书记宣读了《关于颁发财政税务学院2007级中澳班“中澳合作办学奖奖金”的决定》,共有左右等六名同学获此殊荣。主席台的领导们为获奖学生一一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07级中澳班王颖异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在典礼上发言。她用流利的英语,深情回顾了与国财0701风雨同在,冷暖共尝的美好回忆,感谢了四年来学院老师和澳洲校方的关怀与帮助。她同时表示,07级中澳班的学员们将不负众望,勇敢挑战,迎接人生新的开端。
财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志勇教授最后致辞,他代表学院领导和全体老师向07级中澳班的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陈院长也对这群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财税学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学员们充满自信,勇于直面人生路上所面临的困难;他寄语学员们心存感激,力求回报人生路上所接受的帮助;他要求学员们终身学习,继续保持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他鼓励学员们相互帮助,携手创建事业生活的美好未来。
14、6月25日,海峡两岸租税研习营成果交流会在我校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由台湾逢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由我校研究生院、财政税务学院及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我校副校长陈小君教授、副校长杨灿明教授、逢甲大学商学院院长王葳教授、台北大学林恭正教授、逢甲大学谢耀智教授、逢甲大学黄定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吕冰洋教授、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向书坚教授、我校财政税务学院院长陈志勇教授、学院党委王华路书记、副院长侯石安教授和庞凤喜教授出席了本次研习营成果交流会。来自逢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的20位论文作者应邀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第一部分是开幕式,由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向书坚教授主持。首先,我院副院长介绍与会嘉宾和领导。接着,我校副校长陈小君教授代表学校为本次交流会致开幕词。在简要介绍我校及财政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之后,陈小君副校长指出,通过参加此次成果学术交流会,相信各位研究生同学的学术视野一定会更加宽阔,理论基础一定会更加扎实,研究成果一定会更加丰硕,从而也一定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谱写出更加卓越的篇章,也期望在座各位导师的演讲、评判能让真理的声音传播得更高更远。随后,逢甲大学商学院院长王葳教授为本次交流会致辞。在简要介绍逢甲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后,王教授指出,希望逢甲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以及我校共同建立的财税交流平台能够继续作更实质的、更深入的交流,用我们的智慧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最后预祝本次成果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最后,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志勇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陈院长简述了我校财政学科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并指出,我校财政学科在财税人才培养规模、财税专任教师规模、专业平台数量和办学硬件条件等方面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陈院长指出,相信通过本次成果交流会,全面深入探讨大家对新时期海峡两岸财税政策取向、税收体制的构建和税收制度的优化等热点问题会有更深刻、清晰的认识,使思想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学术友谊在交流中增进。最后,祝本次两岸租税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交流会的第二部分是知名教授学术演讲,由陈志勇院长主持。首先,逢甲大学谢耀智教授为到场嘉宾做了一场题为“公司有效税率实证分析的新发现”的学术演讲。谢教授对有效税率的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指出不同公司的有效税率不一样,因而要真实反映租税对公司影响的实际情况,就不能仅用一条线来表示,且通过实证分析模型发现即使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结果满足政治权力假说,也并非所有的大公司都享受到了该政治权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博士生导师杨志勇教授围绕着“税制结构调整路径”对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现状进行了深度剖析。杨教授以当前热议的个人所得税、进口关税等为切入点,对我国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改革提出了解决思路和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吕冰洋教授就“税收分权及其经济影响”剖析了我国分税制中蕴含的税收分权的契约性质,以及现行税收分权体制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认为弹性的税收分权能提高效率,但容易导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寻租行为的发生。台北大学林恭正教授就“台湾地区与区域间所得分配之探讨”分析了台湾所得分配不均的原因,进一步探讨了政府转移收支政策对区域间所得分配的影响。林教授指出,台湾直接税的均化效果越来越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对资本所得减免较多,从而影响了综合所得税的公平效应。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灿明教授就“中国大陆的个人所得税”阐述了其鲜明观点。杨教授认为,在目前已开征个税的条件下,免征额该定为多少才是合理的呢?杨教授提出了决定免征额的八大理由,如个税的逆向调节、老百姓不高的工资水平、权利义务关系等。
交流会的第三部分是与会代表主题发言,由侯石安副院长主持。在与会代表主题发言中,来自逢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代表分别以自己的论文为中心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来自逢甲大学的蔡宜吩同学以《中国各地区税收稽征效率决定因素之实证研究》为题,测算大陆各地区国税和地税税收征管效率,并检验了地方经济发展是否对税收效率造成影响;且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加强地方经济发展能增加税收征管效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汤林闽同学以《中国地方财力的差异分析——基于“全口径”政府收入的视角》为题,分析了各省的财力差异及四大区域的财力差异,指出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仍需进一步规范。厦门大学李铁同学的《新时期海峡两岸税收协调问题研究》一文以其非常清晰的条理,从两岸税收协调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税收协调的基本原则为导向,研究了税收管理、直接税、间接税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协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莉莉同学在其论文《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中阐述了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实证分析,研究内容十分充实精彩。与会同学同时就他人发言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既肯定了对方论文的论文选题、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同时就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参考意见。
下午的主题发言环节中,各位研究生各抒己见,分别以《两岸上升公司有效税率之比较研究——两岸ECFA签订前后政府及企业因应之道》、《基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免征额分析》、《怎样进行比较税收研究——比较税收文献综述》、《中国大陆税收立法的现状分析和完善建议》等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与会研究生对两岸税收政策的实施效应、税收政策的不足与改进均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交流会的第四部分是研习营工作讨论会,由逢甲大学黄定远教授主持。本次在研究生层次举办的海峡两岸租税交流会是一项创举,通过同学们的加入,可以促进交流效率的提高,使得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谢耀智教授、王葳教授就两岸租税研习营的未来发展方式和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均认为选题多元性固然好,但是锁定某些特定主题展开讨论,学术交流可能会更加深入、细致。陈志勇院长指出该交流会不仅是两岸老师、同学的研究平台,更应该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切实提高大陆和台湾人才培养的成效,并相信研习营在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一定会越办越好。
15、2011年6月26日,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杨志勇教授莅临我院,就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税制改革问题为财税学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志勇教授主持了讲座。
杨志勇教授首先介绍了有关公共政策视角下税制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而分别从增值税扩围改革、资源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以及房产税改革四个方面就我国的税制改革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
在谈到个人所得税改革时,杨教授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较低,决定了要依*个税来调节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是有限的,发挥个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然而,公众期望于仅通过个税改革扭转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但由于最基本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因而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清,垄断行业改革滞后,国有资源补偿制度改革滞后等直接导致初次分配的严重不合理,才是中国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说,必须在初次分配中就应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而“十二五”时期的个税改革也不应定位过高,而应切合实际。会后,学生们与杨教授积极交谈,并就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税制改革问题作进一步探讨。(编辑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