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举 申娣琳 报道)6月25日,海峡两岸租税研习营成果交流会在我校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由台湾逢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由我校研究生院、财政税务学院及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我校副校长陈小君教授、副校长杨灿明教授、逢甲大学商学院院长王葳教授、台北大学林恭正教授、逢甲大学谢耀智教授、逢甲大学黄定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吕冰洋教授、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向书坚教授、我校财政税务学院院长陈志勇教授、学院党委王华路书记、副院长侯石安教授和庞凤喜教授出席了本次研习营成果交流会。来自逢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的20位论文作者应邀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向书坚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交流会第一部分是开幕式,由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向书坚教授主持。首先,我院副院长介绍与会嘉宾和领导。
我校副校长陈小君教授致辞
接着,我校副校长陈小君教授代表学校为本次交流会致开幕词。在简要介绍我校及财政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之后,陈小君副校长指出,通过参加此次成果学术交流会,相信各位研究生同学的学术视野一定会更加宽阔,理论基础一定会更加扎实,研究成果一定会更加丰硕,从而也一定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谱写出更加卓越的篇章,也期望在座各位导师的演讲、评判能让真理的声音传播得更高更远。
台湾逢甲大学商学院院长王葳教授致辞
随后,逢甲大学商学院院长王葳教授为本次交流会致辞。在简要介绍逢甲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后,王教授指出,希望逢甲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以及我校共同建立的财税交流平台能够继续作更实质的、更深入的交流,用我们的智慧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最后预祝本次成果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我院院长陈志勇教授致欢迎词
最后,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志勇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陈院长简述了我校财政学科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并指出,我校财政学科在财税人才培养规模、财税专任教师规模、专业平台数量和办学硬件条件等方面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陈院长指出,相信通过本次成果交流会,全面深入探讨大家对新时期海峡两岸财税政策取向、税收体制的构建和税收制度的优化等热点问题会有更深刻、清晰的认识,使思想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学术友谊在交流中增进。最后,祝本次两岸租税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逢甲大学谢耀智慧教授作学术演讲
本次交流会的第二部分是知名教授学术演讲,由陈志勇院长主持。首先,逢甲大学谢耀智教授为到场嘉宾做了一场题为“公司有效税率实证分析的新发现”的学术演讲。谢教授对有效税率的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指出不同公司的有效税率不一样,因而要真实反映租税对公司影响的实际情况,就不能仅用一条线来表示,且通过实证分析模型发现即使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结果满足政治权力假说,也并非所有的大公司都享受到了该政治权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杨志勇教授作学术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博士生导师杨志勇教授围绕着“税制结构调整路径”对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现状进行了深度剖析。杨教授以当前热议的个人所得税、进口关税等为切入点,对我国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改革提出了解决思路和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吕冰洋教授作学术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吕冰洋教授就“税收分权及其经济影响”剖析了我国分税制中蕴含的税收分权的契约性质,以及现行税收分权体制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认为弹性的税收分权能提高效率,但容易导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寻租行为的发生。
台北大学林恭正教授作学术演讲
台北大学林恭正教授就“台湾地区与区域间所得分配之探讨”分析了台湾所得分配不均的原因,进一步探讨了政府转移收支政策对区域间所得分配的影响。林教授指出,台湾直接税的均化效果越来越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对资本所得减免较多,从而影响了综合所得税的公平效应。
我校副校长杨灿明教授作学术演讲
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灿明教授就“中国大陆的个人所得税”阐述了其鲜明观点。杨教授认为,在目前已开征个税的条件下,免征额该定为多少才是合理的呢?杨教授提出了决定免征额的八大理由,如个税的逆向调节、老百姓不高的工资水平、权利义务关系等。
我院副院长侯石安教授主持主题发言环节
交流会的第三部分是与会代表主题发言,由侯石安副院长主持。在与会代表主题发言中,来自逢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代表分别以自己的论文为中心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来自逢甲大学的蔡宜吩同学以《中国各地区税收稽征效率决定因素之实证研究》为题,测算大陆各地区国税和地税税收征管效率,并检验了地方经济发展是否对税收效率造成影响;且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加强地方经济发展能增加税收征管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汤林闽同学作主题发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汤林闽同学以《中国地方财力的差异分析——基于“全口径”政府收入的视角》为题,分析了各省的财力差异及四大区域的财力差异,指出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仍需进一步规范。
我校博士生陈莉莉同学作主题发言
厦门大学李铁同学的《新时期海峡两岸税收协调问题研究》一文以其非常清晰的条理,从两岸税收协调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税收协调的基本原则为导向,研究了税收管理、直接税、间接税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协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莉莉同学在其论文《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中阐述了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实证分析,研究内容十分充实精彩。
与会同学同时就他人发言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既肯定了对方论文的论文选题、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同时就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参考意见。
下午的主题发言环节中,各位研究生各抒己见,分别以《两岸上升公司有效税率之比较研究——两岸ECFA签订前后政府及企业因应之道》、《基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免征额分析》、《怎样进行比较税收研究——比较税收文献综述》、《中国大陆税收立法的现状分析和完善建议》等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与会研究生对两岸税收政策的实施效应、税收政策的不足与改进均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大会全景(一)
大会全景(二)
大会嘉宾、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交流会的第四部分是研习营工作讨论会,由逢甲大学黄定远教授主持。本次在研究生层次举办的海峡两岸租税交流会是一项创举,通过同学们的加入,可以促进交流效率的提高,使得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谢耀智教授、王葳教授就两岸租税研习营的未来发展方式和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均认为选题多元性固然好,但是锁定某些特定主题展开讨论,学术交流可能会更加深入、细致。陈志勇院长指出该交流会不仅是两岸老师、同学的研究平台,更应该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切实提高大陆和台湾人才培养的成效,并相信研习营在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一定会越办越好。
下午5点半大会完成全部议程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