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专利制度“权利独占”与“技术公开”的基本法律设计,造就了人们对其技术革新之“善”与技术普惠之“善”的伦理共识。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伦理诉求与道德取向则促成了专利制度正当性学说的伦理异见,其中“人格财产学说”“劳动财产学说”是“道义论”伦理面向下的正当性理论,而“专利激励学说”“专利竞赛学说”则是“功利论”伦理面向下的正当性理论。这些正当性学说之间的伦理面向差异在本质上是由不同的理论背景决定的,而这也进一步造成了“道义论”伦理面向与“功利论”伦理面向的相关学说在专利制度正当性证成中根基性与运行性的不同理论位阶。这两种伦理路径并不冲突,二者分别从制度本身与制度后果两个角度给予专利制度以正当性证成,是一种能够并行的互补关系。在具体的正当性判定中,以财产权哲学为基础的“道义论”伦理路径应优先适用于以专利制度运行效果为标准的“功利论”伦理路径。
目录:
一、引言:专利制度正当性的伦理共识与异见
二、专利制度正当性学说的不同伦理面向
(一)“道义论”伦理面向下专利制度的正当性
“人格财产学说”的道德权利辩护
“劳动财产学说”的自然权利论证
(二)“功利论”伦理面向下专利制度的正当性
“专利激励学说”的行为后果主义
“专利竞赛学说”的竞争效果模式
三、专利制度正当性证成中伦理面向差异的理论溯源
(一)不同的理论背景带来学说间伦理价值遵循的差异
“道义论”伦理下财产权正当性的理论延伸
“功利论”伦理下专利权正当性的理论新生
(二)学说间伦理价值遵循差异造成理论适用的位阶区分
四、专利制度正当性证成的伦理价值抉择与框架设计
(一)不同伦理面向下各个理论学说之间的交叉互补关系
(二)不同伦理面向下理论学说协调并行的框架设计
五、结论
本文原载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年第六期第75-86页,注释与参考文献从略,详情请参考原文。
本文作者刘鑫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讲师。
如需查看或引用原文,请参考如下信息:
刘鑫.“道义”与“功利”之间:专利制度伦理证成的路径选择与框架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06):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