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分析
2014年度专利权研究CLSCI论文共有13篇,占知识产权法学CLSCI论文总数的20.6%,在知识产权三大法中排第二位。与2011-2013年份论文数量5、9、4篇相比明显增多,所占比例增幅72%(2011-2013比例为12%),2014年度专利权研究论文数量甚至等于2012和2013年专利法学论文的总和。研究涉及面也较广泛,包括专利权的取得、许可、限制、无效、保护多个方面。可见,2014年度专利法学研究比前三年更加充分,专利法逐步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
附表:2014年专利权研究CLSCI论文盘点表
文章题目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期刊 |
研究工具的可专利性探析——以美国法例为借镜 | 周围 |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法学评论》第6期 |
我国外观设计保护创造性要求之检讨与重设 | 张爱国 | 西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 《法商研究》第3期 |
专利法的“绿化”:风险预防原则的缘起、确立和适用 | 王子灿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法学评论》第4期 |
专利许可中价格限制的反垄断法分析 | 宁立志 于连超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法律科学》第5期 |
专利许可中差异化许可价格的反垄断法分析 | 宁立志 周围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法商研究》第4期 |
先用权之学理展开与制度完善 | 宁立志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法学评论》第5期 |
美国专利再审查制度评析 | 张鹏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比较法研究》第6期 |
我国专利无效判断上“双轨制构造”的弊端及其克服——以专利侵权诉讼中无效抗辩制度的继受为中心 | 张鹏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政治与法律》第12期 |
专利质量的司法控制 | 梁志文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家》第3期 |
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入罪论 | 黄玉烨 戈光应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法商研究》第5期 |
我国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建 | 唐珺 | 广东金融学院 | 《政治与法律》第9期 |
美国《创新法案》评析 | 易继明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环球法律评论》第4期 |
遏制专利蟑螂——评美国专利新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易继明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法律科学》第2期 |
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中药品TRIPS-Plus保护 | 梁志文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比较法研究》第1期 |
二、专利法学研究热点及评述
2014年专利权研究CLSCI论文13篇,通过数据分析和规律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热点:
(一)专利权的保护研究备受关注
专利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利益,专利法作为调整因发明创造的开发、实施及其保护等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专利权的保护一直是专利法的核心问题之一。2014年专利权的保护研究CLSCI论文共4篇,在当年专利权研究CLSCI论文中居于首位,有以下三个研究关注点:(1)非法实施专利行为纳入刑法范畴。黄玉烨、戈光应在《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入罪论》一文从犯罪基本理论、刑法规范体系和成例、知识财产保护趋势和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分析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入罪的制度合理性和现实需求。(2)构建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唐珺《我国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建》文中指出专利侵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正当性,注重归责原则及其衡量标准、惩罚性赔偿的倍数上限、具体案件中赔偿金额确定规则的具体制度设计。(3)遏制滥用专利诉权行为。易继明的《遏制专利蟑螂——评美国专利新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和《美国<创新法案>评析》分别从美国为遏制专利蟑螂而推行的专利新政和《创新法案》为契机进行分析和评价其政策背景和内容,并结合中国国情认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当积极应对。
现代法治精神在于对权利的合理确认和对权力的充分保障,专利的保护是专利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国内,《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中立法者拟增设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引起广泛讨论,于域外,美国《创新法案》等遏制滥用诉权的专利蟑螂行为的政策也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因此,专利侵权和权利滥用成为专利法学领域的热点。
(二)专利权的取得研究视角多元化
专利权的取得包括专利的申请、审查和批准过程,2014年专利权的保护研究CLSCI论文共3篇,在经典问题上推陈出新,以新颖的角度分析专利权取得的基本问题。(1)专利权的客体。周围的《研究工具的可专利性探析——以美国法例为借镜》一文以美国专利法为例分析研究工具的可专利性,以期对我国专利法应对研究工具可专利性问题时及时应对,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和政策导向。(2)创造性要求。张爱国《我国外观设计保护创造性要求之检讨与重设》从《专利法》23条第2款外观设计的授权条件为切入点,反思专利法对外观设计适用创造性要求,并提出修改建议。(3)专利权的审查。王子灿在《专利法的“绿化”:风险预防原则的缘起、确立和适用》一文中主张在专利法中引入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建立专利审查风险评估制度,有效控制科学技术潜在风险的发生。
专利权的取得涵盖经典研究关注点较多,从2014年此类研究方向看,研究虽着眼点不同但研究视角新颖多元,推陈出新。
(三)专利权的效力研究集中于再审查制度
2014年专利权的效力研究CLSCI论文共3篇,其研究的热点聚焦于专利授权后的再审查制度。张鹏的《美国专利再审查制度评析》梳理美国法上专利权无效判断制度,分析其加强行政机关专利权无效判断再审查趋势,认为我国应增加类似美国授权后复审程序等多种程序类型,张鹏在另一文《我国专利无效判断上“双轨制构造”的弊端及其克服——以专利侵权诉讼中无效抗辩制度的继受为中心》中则通过分析专利无效判断上“双轨制构造”的弊端,分析导入侵权诉讼无效抗辩的限缩性适用的可行性。梁志文在《专利质量的司法控制》一文指出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急剧增长而专利质量备受质疑时,分析扩大法院审查专利效力的中国版伯克·莱姆利方案的制度依据,使其融入中国专利法实践,以控制专利质量。
我国专利再审查制度中专利无效判断实行双轨制,请求人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请求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法院不能代替行政机关自行审查专利。2008年《专利法》专利法修改过程中,对于扩大法院审查专利效力、导入无效抗辩曾发生激烈争论,但由于考虑到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上诉法院短期内难以实现,而2014年时知识产权法院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因此便成为专利法学的研究热点问题。
(四)研究分析注重学科交叉
2014年专利权研究CLSCI论文中学科交叉文章共5篇,其中《专利法的“绿化”:风险预防原则的缘起、确立和适用》风险预防原则是来自于环境法中的原则,《专利许可中价格限制的反垄断法分析》、《专利许可中差异化许可价格的反垄断法分析》则是以反垄断法角度分析专利许可价格的问题,《先用权之学理展开与制度完善》以作为专利法和商业秘密法交叉点的先用权分析以实现专利权人和商业秘密权人利益平衡,《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入罪论》则从刑法范畴论证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入罪的可行性。专利法学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科的交叉,从而为专利法学领域研究注入新鲜血液,焕发生机与活力。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