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实施性专利权主体有恶意的、善意的和实质的非实施性专利权主体之分。非实施性专利权主体不实施专利不但影响甚至阻碍他人实施,而且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而有必要对其权利和行为尤其是不可实施的专利权和恶意牟利行为加以限制。基于我国的现状和问题,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的相应经验,我国应当强化专利权人的实施义务,加强对专利实用性的审查,改强制许可申请制为备案制,扩大专利先用权实施范围,提高专利维持年费水平,禁用惩罚性损害赔偿,加重专利权人举证责任,禁用行为保全措施。
作者介绍:管荣齐(1967—),男,山东德州人,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客座研究员,法学博士。
来源:《法律科学》2019年第3期
版权声明: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引文信息:管荣齐.论非实施性专利权主体的权利和行为限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37(03):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