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南湖论坛分论坛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2-04-19 17:07:48

 

  2012’南湖论坛分论坛2-1:

 

  2012年4月14日下午14:00-15:40,分论坛二的嘉宾们就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袁晓东教授主持

  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产权系袁晓东教授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黄庆司长,台湾地区技术经理人协会理事长、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卢文祥教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美国pace law school的Ann Bartow教授,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肖冬梅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黄庆司长发言

  黄庆司长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进展与展望”为题发言。指出中国需开发智力资源、人力资源,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他介绍了2011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也对2012年作了展望。

  黄司长认为,去年的主要成效和重点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科学规划“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二是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三是全力支持企业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四是加快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五是全方位加强人才培养、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今年发布的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计划,本着“任务导向、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制定了九十条具体措施,其中有三条最重要: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发展优势领域知识产权和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

 

卢文祥教授发言

  卢文祥教授以“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之建置”为题,首先介绍了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之结构设计,包括了知识产权流通机构须具备核心能力、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应提供之服务内容和知识产权流通机构的总体作业流程。

  接着,他以各国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发展为例,对美国Yet2.com;英国BTG(British Technology Group)和中国-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三种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特色、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介绍台湾地区知识产权交易两种主要的平台——“台湾技术交易信息网”(TWTM)和“工研院专利交易台”(ITRI Patent Auction)之发展现况,进一步提出了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未来建置策略之规划,其内容包括:(1)资源之整合与集中;(2)相关法制之配合;(3)设法拓宽国际市场;(4)经营绩效相关信息之公开化与透明化;(5)专业人才之培育;(6)周边辅助设施之健全。

 

Ann Bartow教授发言

  Ann Bartow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商标法与品牌战略的完善”。她从其在中国的经历指出,中国企业的品牌策略不清晰、定价的市场组合让人难以理解。并指出,中国很多品牌的策略是采用年轻、妩媚的女性形象甚至是西方的女性形象,可能是出于吸引潜在顾客的考虑,但也存在问题,即予人女性商品化的印象。

  从世界商标法的沿革看,有一基本原则:“任何东西都可成为商标”,如美国1989年把颜色作为商标。在这样的趋向中,从中可看到广告所施加的影响。但我们要考虑社会理念与商标的互相影响。她认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延及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关注。

 

肖冬梅教授发言

  肖冬梅教授以“国家专利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建构”为题,首先介绍了我国专利信息开发与利用现状,认为目前中国增值开发和利用力度较弱,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专利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建设是充分发挥专利信息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她进一步提出构建我国专利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设想:构建分步异构的国家公共基础专利信息资料库、区域或行业协会产业专利信息资料库与企业产品专利信息资料库三级联动的专利信息资源保障系统。最后,她对专利信息开发与利用制度予以建议,提出应培育专利信息服务业,完善专利信息公开制度、市场竞争制度和信息产权安排和许可制度等相关制度。

  评议阶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唐昭红副教授和重庆大学法学院李晓秋副教授对各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唐昭红副教授评议

  唐昭红副教授认为,黄庆司长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高度对2011年工作进行总结和对2012年计划进行报告,为学院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导向。而卢文祥教授的发言则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亦是我国知识产权的薄弱环节,即知识产权价值如何转换的问题。对Ann Bartow教授的发言,她也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广告中有那么多明星和美女。如果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要发展,那广告策略也要发展。由于战略布局跟市场联系紧密,不好做轻易回答。

 

李晓秋副教授评议

  李晓秋副教授认为,前面几位发言均从知识产权战略的角度介绍了前沿的理论和实践。黄庆司长为理论和实务界人士提供了指导信息。后三位则研究视角特殊。卢教授和肖教授都是对知识产权服务业予以关注,一是如何促进商品化和市场的运作,一是如何促进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Ann则从一个细微的视角来透视中国商标品牌策略的现状,表达了一个外国学者对中国商标战略的疑惑。

 

 

  2012’南湖论坛分论坛2-2:

 

朱雪忠教授主持

  2012年4月14日下午16:00-17:40,分论坛二的与会嘉宾继续第一节主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讨论。该节由同济大学法学院朱雪忠教授主持,美国德雷克大学法学院的Peter K. Yu教授,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战略协调处梁心新副处长,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高维晛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詹映副教授分别进行了发言。

 

Peter K. Yu教授发言

  Peter K. Yu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未来国际知识产权机制的五个趋势”。提出了未来国际知识产权机制的五个趋势分别是:1、非多边主义:认为全球机制的发展经历从多边主义到非多边主义再到多边主义的周而复始。美欧的经济合作协定、自由贸易协定和国际组织的协定既相联系,又相冲突、分割开来。2、联盟的转变:对“金砖四国”的影响进行了阐述。3、中国:对外国对中国的担忧进行了分析,并对中美进行了对比。认为,比起美国,中国有人力成本、物流成本低和市场大的优势,如果再加上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将变得更强。而外国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会削弱外国的竞争力。而从苹果的例子看,中国和西方是可以互补的。4、非洲:从WTO多哈回合和WIPO等的发展看,非洲集团非常活跃,不能忽视非洲世界的崛起。5、复杂的国际机制:除了WTO和WIPO两个组织,还有CBD/FAO/UNCTAD等很多组织。大的机制里还套着很多小的机制,并常与公共健康等问题相联系,是很复杂的国际机制。各种社会运动也加深了这种复杂化。

 

梁心新副处长发言

  梁心新副处长就“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前三年是打基础、逐步完善,今年计划的制定特点可归纳为:1、任务导向:涵盖创造、运用和保护各环节。2、突出重点:在措施的选择上,注重战略性、针对性和实效性。3、注重实效:可度量、可执行、能落实到位,公开任务,有监督保障。

  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升知识产权质量、运用知识产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优势领域知识产权、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和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等八个方面。

  另外,他还对前面发言人的内容发表了感触,谈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前不久对山寨问题也进行了深度调研和研究,指出山寨本身含义是模仿,也包含创新。对侵权的要严厉打击,但对有创新的也要区别对待。同时就地理标志问题指出,最重要的是合作和互补。

 

高维晛代表发言

  高维晛代表就“在线服务提供商的版权侵权责任的立法”做了主题发言。她介绍了韩国版权法第104条有关在线服务提供商(OSP)侵权责任的立法。指出该条对特殊类型OSP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大量网上存储行为或P2P。其特殊之处在于两点,一是技术措施,一是网上存储服务登记,以提高准入门槛。特殊类型的OSP要向韩国电信委员会(KCC)提交登记申请。法律还规定了法律监督的措施。对欺诈性登记或其他非法行为,KCC可责令关闭全部或部分业务。不能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时可处以罚金。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规定了关于技术措施的《纲要》,以便更好理解和实施。并期望通过提高教育和公众意识、加强打击盗版侵权的执行和跟进登记措施的发展等辅助措施来达到减少在线盗版的目的。

 

詹映副教授发言

  詹映副教授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新动向——从ACTA到TPP”为题,介绍了已签署,即将生效的《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和正在谈判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缔约情况和主要内容,并将其内容与TRIPS协定和我国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ACTA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上的突破包括:1、禁令和临时措施的效力范围从当事方扩大至第三方。2、降低了刑事处罚的门槛,“商业规模”的标准不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或金额标准。3、强调了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执法。4、提高了边境措施的执法标准,其范围不仅包括进口商品,也包括出口商品,并且扩展到“转运或其他被海关控制的情况下”的商品。从而认为,ACTA相较于TRIPS,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有所提升,但与中国法冲突不大。

  詹副教授又以2011年网上泄露的美国建议草案作为分析对象,指出TPP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上有以下几点突破:1、商标权(包含地理标志)方面,规定缔约方应允许声音或气味作为商标注册。2、网络域名方面,规定每一缔约方应就其国家代码顶级域名(ccTLD)的管理提供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该程序应基于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所确立的原则。3、著作权及邻接权方面,TPP延长了权利保护期限。4、专利方面,扩大了保护范围,包括植物和动物以及针对人类和动物的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5、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明确引入“惩罚性赔偿”标准,明确将边境措施实施范围扩大至出口、转口货物或保税区,进一步降低了刑事处罚门槛,并进一步强化数字环境下的执法,加重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通过分析,指出中国与其要求差距较大。是否加入,还需综合考虑地缘政治、经济因素。

  评议阶段,哈尔滨工程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张冬所长和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董新凯教授对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张冬所长评议

  张冬所长认为,Peter K. Yu教授的演讲很有高度且生动,给大家展现了整个国际保护当下的趋势,对“目前国际保护机制是复杂的”的观点感同身受,但她并不认同Peter K. Yu教授所称的“金砖四国加非洲会使美国孤立”的观点。相反,她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对国际机制的参与反而在减少,一般被排除在外或未参与。对梁心新副处长的发言,她的体会是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相信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对高维晛代表的发言,张认为韩国早已开始对特殊网络服务提供商责任进行规定,中国需要借鉴。对詹映副教授的发言,认为是从国际的视角看两个协议的发生和发展,其共同点是都提高了保护措施,且中国均未参加。同时表达了其担忧,这种保护的扩大如果没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对未来动态的发展将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最后,她认为,知识产权立法不仅是部门法,更是国际化一揽子法律合作的机制,感觉到责任的重大和合作的必要性。

 

董新凯教授评议

  董新凯教授认为,发言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既有宏大的战略问题,也有具体的规制问题。互相之间有交流互动,但因时间关系未能充分展开。发言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未来知识产权发展的动向和趋势;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制和适用问题。学者应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以及怎样适应这种趋势,就规则的制定而言,又应怎样参与。他同时提出,外国学者也应站在中立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2012’南湖论坛分论坛2-3:

 

彭学龙教授主持

  2012年4月15日上午,分论坛二的与会嘉宾承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此次研讨会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学龙教授主持,武汉市知识产权局董宏伟局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秀山副研究员、华侨大学法学院李士林讲师分别做了主题演讲。

 

董宏伟局长发言

  董宏伟局长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题,介绍了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决心和计划,并从以下方面予以了阐述:一、建设国家创新中心,需要提高知识产权拥有量;二、建设国家制造业中心,需要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三、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四、推进“文化武汉”建设,需要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

 

马秀山副秘书长发言

  马秀山副秘书长的演讲题目是“口号对于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通过引用各种名人名言,表明各个时期各政策的实施都得益于较好的口号,而且越接近基层的口号越能起到显著的效果。并且言简意赅的口号能使目标一目了然,有利于贯彻政策。口号在解决中国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上起到很大作用,而知识产权制度是外国舶来品,运用口号可以较好地使人理解和适用该制度,口号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金字招牌。从而进一步提出“知识产权富国”的口号。

 

李士林讲师发言

  李士林讲师以“去除商标行为的商标法理剖析”为题,介绍了选题背景,对去商标化和去除商标行为进行了概念解释,并分析了道义论与结果论两种路径选择方法的优劣。他进一步从道义论和规则功利主义的角度对去除商标行为予以考察,得出其结论:道义论关注去商标行为重新分配信息的公平,在没有减少消费者信息的情况下,行为即为正当。规则功利主义的考察认为,商标法并不关注信息的分配公平与否,符合商标法规则的行为即可为。从长远看,去除商标的经营模式是无效的策略。不应允许通过去商标行为销售问题产品或者转嫁不良风险。

 

严永和教授评议

  评议阶段,来自暨南大学法学院和知识产权学院的严永和教授对三位发言人的发言予以了精辟的点评。他认为董宏伟局长的发言从战略政策的层面关注如何将武汉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其方法很好。武汉有其良好的条件,如果找对方法,整合良好的资源,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思路。但武汉比起深圳,在专利的拥有量、企业的产业类型方面存在不足,仍需政府想办法解决。马秀山副秘书长的发言对有关的名人名言进行了梳理,指出知识产权战略问题在当下中国也可说是政治问题,视角独特。并认为其凝练出的“知识产权富国”口号可以改成“知识产权富民强国”。对李士林老师的发言,他认为其着眼于负面角度,而非传统的正面角度分析,研究视角很新颖。其对去除商标行为的介绍和理论分析值得赞赏。

 

 

  通讯员:詹艳
  摄 影:秦朝 彭志强
  来 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