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下午15:30-17:30,“中日韩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的嘉宾们就知识产权法的变革与知识产权产业化的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胡开忠教授、肖志远副教授主持。韩国著作权委员会政策法律研究司高级研究助理姜Bola、日本中岛敏法律特许事务所时井真律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詹映副教授、日本知识产权研究所井手李咲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熊琦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代高洁讲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来自韩国的姜Bola以“软件许可协定和第一次销售原则”为题进行了发言。姜助理首先对著作权第一次销售原则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介绍了确定复制品所有权的各种方式,主要有所有权保留法、协定控制法、经济实际法、永久许可法。最后,她结合韩国的案例就著作权中数字耗尽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有形物品的发行在韩国版权法中不同于无形物的传播,第一次销售原则仅适用于前者,不允许数字耗尽。
来自日本的时井真律师以“日本创造性判断的现状及其应用可能性”为题,用中文做了精彩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知识产权高等法院各厅之间在创造性判断上存在的差异;其次分析了日本创造性判断的现状;最后对专利的原有型和理论型同时存在的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它们的协调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詹映副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拟议中的中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他介绍了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的背景、过程及修改的主要内容,并对修订中的主要争议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
井手李笑研究员围绕“浅析标识性知识产权的重叠保护——以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为中心”发表了主题报告。她首先对相关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其次介绍了韩国和日本关于地理标志的保护制度;最后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熊琦副教授发言的题目是“社交网络时代的著作权法”。他首先对网络著作权立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社交网络对著作权法的新影响,并对著作权制度失灵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再次对著作权制度改进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精彩地讲解;最后,他还对著作权配置规则转型的制度安排做了详细的探究。
代高洁讲师以“经济技术环境变化中的著作权和相关权的保护与管理——中国的最新动向”为题发言。她对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其中存在的新变化和改进,并结合案例对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
大会评议阶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博士后郝发挥对各主讲人的发言逐一进行了点评,至此,本小节的大会发言结束,同时也标志着“第三届中日韩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圆满落幕。
通讯员:吴露珠
摄影:姚国馨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