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2015’知识产权南湖论坛主题发言
发布时间:2015-04-19 08:13:00
  2015年4月18日上午9时40分,2015’知识产权南湖论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国家研讨会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入主题发言阶段。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李明德教授和北京大学张平教授主持本次论坛的主题发言,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中南财经政府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王景川教授、德国马普知识产权研究所(MPI)所长、慕尼黑大学(LMU)名誉教授Reto M. Hilty、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金克胜、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知识管理与发展中心主任Peter Drahos、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英国利兹大学教授、牛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资深成员Graham Dufield、韩国江原大学校法学专门大学院教授郑镇根作为受邀嘉宾做精彩的主题发言。
  

 
    张平教授在主持致辞中首先表示能够主持本届南湖论坛主题发言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接着,她对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张平教授认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知识产权强国是指我国要做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仅仅是局限在知识产权这个领域。今年,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把创新驱动发展提到了国家建设的高度,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即通过知识产权来强大国家。最后,她希望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王景川教授首先指出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对升级中国制造的重要意义。随后,王教授从顶层设计、各种体系、重大任务等诸多方面表达了他对于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思考。第一,构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整体架构。他指出就我们知识产权自身事业发展而言,要由一个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强国”更应该是动词,而不仅仅理解为名词。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总体框架应包括以下一些重要的内容:1.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现状,深刻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预判未来发展趋势,充分论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确立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工作方针。3.确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目标体系。4.明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5.丰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政策和措施。6.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7.谋划我国知识产权外交战略与策略。8.描绘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实施路线图。第二,设计好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体系。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应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相结合,他强调,在顶层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要特别的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指标。第三,安排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 具体包括如下五点:一、加快知识产权分工政策体系,与时俱进的优化知识产权政策安排,我们的目标应该指向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中国化;二、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大幅度提高制度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幅度提高知识产权的综合能量,全面提高质量强化运用,形成支撑产业升级和秩序发展的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三、大力提高知识产权信息的汇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和水平,丰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产品,满足社会各界对此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供给;四、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实施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导航功能;五、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变革,做好知识产权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全局性、长远性谋划。
 

 
  王教授提出:“我国应当努力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促进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变革,充分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Reto M. Hilty首先对受邀在南湖论坛上发言表示感谢,接着,他以“如何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国家”作主题发言。 Reto M. Hilty表示“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想得到一个很简单的答案往往是不切实际的。”这尤其适用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如何能够促进创新发展,最后能够促进全民的福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Reto M. Hilty认为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的越多,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创新。随后,他阐述了我们需要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如何能够对权利的所有者和行动的自由权加以平衡,使市场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从创新中得到获利。这也是我们建立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强国的意义。Reto M. Hilty提出知识产权的市场本身就是动态发展的,它来自于动态性,来自于这么一个事实,也就是我们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所能得到的信息通常都是在持续的变动当中,尤其是在技术市场方面,它的变化会非常的迅速。我们要有一个平衡,要实现这个平衡,必须有法律工具来确保独占性过度得以控制。市场参与者必须要有一种可能,能够自下而上进行活动,而法律必须用动态的方式来看他们的关切,同时考虑相应的具体市场情形。
 

 
  Reto M. Hilty通过三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强制许可证的效应,他主张应该设定一个非常好的框架,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和法庭能够使用现有的或者是新的法律工具,让所有各方应对知识产权市场的各种动态。最后,Reto M. Hilty表示,中国不仅仅要打造一个知识产权强国,事实上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中国都做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中国成为一个先行者,打造一个法律制度,不仅仅要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要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市场充满机遇,建设一个强大的创新型国家。
 
  金克胜副庭长首先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向这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论坛正在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举行,具有特别的意义。”金克胜副庭长指出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知识产权在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形势更加紧迫,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的设立将进一步密切人民法院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和学术界的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互利双赢,从而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对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能力和国际形象,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后,金克胜副庭长结合当前知识产权审判和调查研究工作,简要说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对知识产权相关的理论研究的问题。最后,他分析了当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点和趋向,大体有五个方面:一、切实发挥司法保护的优势作用,更加坚定不移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二、注重依法发挥司法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司法监督职能作用,强化司法审查在知识产权授权确权中的主导作用。三、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效制约知识产权强化保护力度的重点问题。四、注重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明确裁判尺度,准确适用司法解释,重视司法政策和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五、注重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北上广知识产权法院的司法改革引领者和先行者的作用,认真总结三合一的审判经验。
 
  Peter Drahos以“国家治理和知识产权”为题进行主题演讲。他首先明晰了法律的资本主义的概念,并通过超市的运营、技术的使用、知识产权的执法论证这三个例子来论证它的意义有两点:第一,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仅是一个立法者,实际上规律的制定者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形成了行为准则和标准指南等等。第二,有很多技术,这个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法律法规,他们可能影响国家,也可以影响很多的市场参与者。Peter Drahos随后分析了法律的资本主义对知识产权的意义。他认为在有法律的资本主义下,知识产权是一个工具,它是进行市场干涉的一个工具。对中国来说,本地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压力驱动机制就是由不同等级的政府相互协调,给中国经济增加动力,来实现共同的目标。最后,Peter Drahos指出全球发展有两大趋势,第一就是世界人口的城镇化。2011年,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多,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化的趋势存在于其他国家,比如说印度和巴西。第二是我们关注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他希望政府应该关注城市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做到了就会给人民带来福祉,能够促进创新不断发展。
 

 
  在发言的最后,Peter Drahos讲述了澳大利亚肯肖教授提出的一个论点,即中国和其他国家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就是拥有一个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所以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比如说军事和政治精英的人士,精英人士和普通人士之间的争端和纠纷,实际上在价值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有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开放性的姿态或者信赖的程度,使得这种关系变的越来越复杂。  Peter Drahos认为中国的城市其实早在历史上就已经为其他地区和国家创建了一个标准。当时已经取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他相信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是有一定的机遇的,能够把自己的城市建成鼓励创新的一些中心城市,而不仅仅是关注其中的一种工具,而应该是关注不同的工具和手段,让这些城市都有机会能够为民众提供福利。
 
    支苏平局长首先代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对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到江苏参加南湖论坛表示感谢,随后,她围绕着“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作了主题发言。她指出江苏作为中国经济、科技、知识产权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早在2010年已经提出要建设知识产权强省。针对江苏提出要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原因,她具体从四个方面深入展开:一现实基础;二是客观需求,三是总体设想,四是保障措施。她指出,江苏省是一个知识产权大省,拥有较好的现实基础。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讲还有客观需求。我们说江苏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既是江苏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国家对江苏的殷切希望。支苏平局长认为政府在推进知识产权强省的过程当中,应当要注重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强化统筹协调。无论是强国的建设还是强省的建设,都需要我们上下联动,要加强与国家各个部位的合作,加强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来全力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加大政策支持。虽然我们希望健全一个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实际上它并不仅仅是知识产权自身的事情,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系统的工程,因此就要我们增加与其他相关政策的融合,还要吸引鼓励社会上的资金和人士来积极参与。
 
  第三,强化监督评估。将知识产权的相关科学纳入到知识产权相关体系,来引导和建设全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四,繁荣知识产权文化。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来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知识产权活动,要让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知识、保护创新的良好环境,我们才有可能充分运用好知识产权的制度。
 
  Graham Dufield以“关于迎接新兴技术的挑战,促进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为题,对于新兴技术给出了一个特别精细的分析,特别是合成生物学。他主要探讨了当今世界发生的一些新的技术的变革,他认为这些技术的共同点是都能够给我们的未来提供某种保证。随后他着重分析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与专利制度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一个政策是不是好的政策。Graham Dufield表示,目前来说,我们有一些活动和做法是跟知识产权有关的,包括代谢工程学和部件系统的标准化,并以用来治疗疟疾的植物成分的研发为例加以说明。“有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专利赋予更大的市场力量,才能够促进创新。” 我们的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是建立在工业革命时代,是传统的技术,面对新兴技术我们确实要有更多的思考。
 

 
  郑镇根教授通过分析韩国的一些案例来阐明我们知识产权和法律侵权之间的关系。首先,郑教授指出韩国诸如知识产权专利法案、还有商标法案等不同的知识产权系统,此外,还包括侵权法案、公平竞争法案等。接着,郑教授举例了韩国知名的几个案例中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在这个案例当中没有商标的侵权,但是涉及到不公平竞争的责任侵权。随后,通过分析美国的一个篮球协会和摩托罗拉的案件,郑教授表示公共领域的信息可以被人们免费使用,而不会侵犯《知识产权法》,他认为《知识产权法》应该有这样一个理论,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解释什么叫公共领域。“因为侵权理论会影响整个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郑教授强调,“因此我们应该在这边把要求列清楚,把这个侵权理论进行调整,能够适用于我们的知识产权领域。”
 

 
  中午十二时,大会主题发言完满结束。来自于中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的代表们从不同的角度为与会嘉宾解读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主题,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观点,通过学术争鸣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学术盛宴。网站将会继续更新后续的分论坛讨论,以飨各位读者。
 
摄  影:张梦茹
通讯员:李梦蝶
来  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