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2015’南湖论坛第四分论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发布时间:2015-04-20 01:04:40
 
  2015年4月18日下午2点,继南湖论坛开幕仪式后,第四分论坛以“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主题展开,本论坛共分三个小节进行。
 
  论坛的第一节由江苏省科技厅巡视员朱宇与黑龙江大学研究员赵立程主持,江苏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春平、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严永和担当评议人。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司刘菊芳副司长、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刘春奇局长、北京工业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孙玉荣教授、美国专利商标局上海办公室知识产权官员孟望诚先生与英国驻华大使馆官员杜涛先生先后作主题发言。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司刘菊芳副司长首先以“知识产权与服务业”为题作主题发言,她指出第三产业从2013年开始领跑,于2014年与2015年取得飞速发展,其增速远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服务业是现代化强国的标志,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创新型强国战略的需要。自2012年以来知识产权服务就是十二五规划的四个体系之一,无论是知识产权强国还是强省,服务业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离不开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刘春奇局长围绕“全面贯彻知识产权强省意见,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进行会议发言。他讲到,省委省政府颁发知识产权强省意见,明确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为今后IP的发展和建设指明了目标。同时,发展创新型的产业的核心是发展知识产权产业,重点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他认为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应当是市场、政府、中介、企业四位一体的,应当走出中介机构专门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大量引进知识产权维权方面的人才,提高企业维权意识。
 
  北京工业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孙玉荣教授就北京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的战略地位进行分析,说明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离不开强省、强市的有力支撑,顺应首都经济高端发展的内在需求,确立北京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后他对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目标与定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科学选择适合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最佳途径,促进北京知识产权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发展的创新活力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最重要的是使用”,美国专利商标局上海办公室知识产权官员孟望诚以“技术创新与转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知识产权利用下的技术创新与转移问题。技术转让最重要的在于许可与买卖,在这一过程中,包括瑕疵担保条款、技术保证条款在内的转让合同尤为重要。孟望诚先生指出,美国大部分技术常常按照技术转让来发展,实践中存在技术引进时将技术视为服务的问题。美国的目标是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技术转让,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制定规范的国际间技术转让合同,在技术转让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的价值发挥。

  英国驻华大使馆官员杜涛则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英国的知识产权与创新激励政策。杜涛先生的发言从主题解读、IP商业化、建设IP强省三个方面进行,他首先从会议主题解读出发,明晰了扩大知识产权价值对知识产权强省与强国的战略意义。在促进IP商业化中,杜涛先生以英国的创新激励政策为借鉴,指出强省建设应注重发挥大学IP研究在商业化中的作用、发挥利用机制,并加强政策指引推动大学与政府的合作。知识产权的本质是资产,杜涛先生以英国与美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计算对比为例,建议中国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成本,激励IP创新动力。
 
  第二节于下午四时进行,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王小绪副院长、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王勉青教授主持,江苏省科技厅副巡视员黄志臻、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主任朱显国教授评议。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纪检丁荣余组长、江苏省统计局社科处孙建祥处长、重庆大学李晓秋教授、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王峻岭总经理、江苏省宁海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曹静总经理、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唐恒教授依次发言。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纪检丁荣余组长以“知识产权转化为产业活动的思考”为主题,分析阐释了知识产权的融合方式,他认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出现知识产权步伐不够坚深、GDP工业增加较低等情况。目前江苏省高校产业转化率低、缺乏路径、专利转化企业缺乏生态系统与服务体系、评价体系难以形成、专利转化成市场受到制约等因素导致未达成产业互动。因此,在江苏知识产权建设中需要将产业形成高密度的产业。同时,知识产权要树立产业文化、要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同时,市场要求专利发展符合客户要求。
 
  江苏省统计局社科处孙建祥处长发表了以“知识产权强省指标体系”为主题的演讲,简要介绍了江苏省如今发展状况,即GDP始终保持高速发展、投资年平均增长24.4%,三驾马车拉动经济高速发展。从专利数量来看,江苏省连续五年全国第一,从商标来看,商标的累积注册申请居全国前五。同时,孙处长认为虽然江苏省是知识产权大省,但是在目前知识产权对经济和社会促进作用日益明显的状况,必须要实施兼具实用性、客观性、指导性知识产权强省战略。最后孙处长详细解释了知识产权强省指标体系,即9个核心指标与5个相关指标。
 
  随后,李晓秋教授以“论专利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基于专利营运异化的展开”的主题,首先引出了专利运营时代的别样形态即专利运营异化,并对专利实施体、非专利实施体以及何为异化进行定性分析,进而分析嵌入专利公共政策使得专利运营异化的归化的可能,以及专利运营异化的归化障碍,即专利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李晓秋教授在专利运营异化的归化讲解中引用了Peter Drahos与吴汉东的观点对专利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应然性)与非公共性(实然性)进行了阐述与对比,同时通过美国的PAE(Patent Assertion entity)的实例进行介绍。他认为只有坚持利益衡平理念,确保公共利益、正确识别专利运营行为,保护专利权利人、积极引导专利运营,促进专利商业化及打造全国公共专利运营平台才能克服专利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
 
  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王峻岭总经理发表了“专利大数据支撑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主题演讲,他从专利大数据的作用、现状与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一方面专利大数据是强省建设中的高速公路,知识产权大数据体系是能够驱动创新保障发展的多维度多视角数据,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经济,执法,行政等综合数据,强调专利大数据库建设在知识产权建设中地位,即大数据建设是基础建设与服务保障。另一方面,需要保障数据开放与政府引导,其中数据资源的开放深度和广度是基础建设关键,政府引导方面需要明确公益投入、政府采购、商业增值的界限。最后王总经理提出数据检索必将走向公益,数据挖掘才是未来。
 
  江苏省宁海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曹静总经理对“顺应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商标代理机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她首先以《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中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目标切入主题,首先介绍了江苏省的知识产权建设现状,指出江苏省商标注册比例较小、与全国差距大、规模小,需要商标代理机构进行专业化发展,她认为江苏在进行知识产权建设的思路上应当注重商业和专业、多元和垂直、线上和线下等经营方式的结合运用,最后提出了商标代理机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质量管理与客户管理两个方面的可行建议。
 
  最后,唐恒教授以“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为主题,他认为在路径选择上第一要基于大数据的支持,专利导航将给产业转型提供更科学的路线支持,即构建基于专利经济学的专利与产业分析体系、监理企业专利行为分析框架、产业发展的重点发现三个方面进行专利导航与产业发展的融合;第二,基于“互联网+”,知识产权新业态将为产业转型提供更多的发展支持;第三,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将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强的激励保障,包括知识产权股份期权化和激活创新创业的社会资本等措施支持推动产业的而发展。
 
  4月19日上午8时,分论坛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第三节继续展开。本节由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刘介明副教授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张慧颖教授共同主持。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楼高潮、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知识产权总监刘杨、江苏大学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龙兴乐副教授、东南大学科技法与知识研究所卢锐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梅术文副教授等分别发言。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楼高潮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运营”为主题首先发言。楼高潮董事长从“高价值专利培育的基本思路”、“高价值专利培育的主要方法”、“高价值专利培育的示例解析”三个层面出发,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当今创新驱动和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中加快高价值专利培育的途径。楼董事长指出,目前跨国公司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例达90%以上,其中知识产权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例达50%,高价值专利对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举足轻重。在谈到高价值专利培育方法时,楼董事长认为应立足专利运用、从潜在市场到现实市场需求的各个环节中寻求技术创新、拓展高价值专利的挖掘途径,同时借助高端专利代理实现确权与维权,注重专利运营、切实提高专利市场价值。华为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正是得益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三大“利器”,在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中,高价值专利培育刻不容缓。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知识产权总监刘杨以“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指明新形势下的知识产权竞争风险。在新形势下,企业不仅要做好知识产权储备,更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随时迎接挑战。刘杨总监以诺基亚企业的衰败为例,指出企业战略决策和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要意义,而运营良好的基础是积极探索从知识产权建立到保护的整个过程。刘总监还创造性的提出,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要树立环境敏感性创新意识,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每当经济萧条时,版权能撬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大学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龙兴乐副教授以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版权保护对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其研究成果向与会嘉宾分享。龙兴乐副教授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版权保护对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版权法颁布和修正对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基于Hausman检验下的结论:在版权保护强度达到1.0532之后,GDP与版权保护呈现正相关;与1991年相比,2001年著作权法第一次修订对版权保护具有明显增强作用。根据这一研究结论,龙兴乐副教授提出促进经济发展四项对策:一是强化版权保护力度,加大盗版行为打击力度;二是重视版权的知识外溢,扩大版权的社会福利;三是促进版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四是提升版权产品的附加值,拉长版权产品的价值链。龙兴乐副教授的发言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的创新视角。
 
  东南大学科技法与知识研究所卢锐教授以“知识产权——创新驱动与驱动创新”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创新与知识产权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创新驱动的内容在于五个方面:一、创新活动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推动力量,技术进步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二、软实力是获取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条件;三、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关键内容之一;四、逐步降低对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等初级要素的依赖,降低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自然资源;五、新市场的开拓。卢锐教授认为,创新驱动是“以人为本”、发挥“先发优势”和企业家推动的发展。谈及如何创新,卢锐教授引述腾讯的案例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应考虑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产权,形成智慧财产。
 
  南京理工大学梅术文副教授也针对创新驱动发展视野下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发表看法。结合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实践,梅术文副教授指出,当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应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因此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是江苏省的必然选择。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必须不断实现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采取措施确保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高端运行、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一言以蔽之,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应当以知识产权强国为标杆。梅术文副教授还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进行谋划,指出应从思路理念升级、工作方式升级、核心举措升级三个方面出发,以知识产权升级打造创新发展战略的知识产权升级,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发展。
 
  在评议阶段,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李亮教授与苏州大学李杨副教授对各发言人的发言一一点评。李杨副教授认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中,应准确把握知识产权运用和融合的转化,切实发挥知识产权优势。针对刘杨总监提出的环境敏感性创新意识,李杨副教授表示赞同,并认为企业应当富有创新意识、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各领域知识产权合作。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既需要政府的引导,也需要各企业的重视,需要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落实和协助,李杨副教授在最后也表达了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期待。至此,分论坛四第三节结束,,“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分论坛也圆满落下帷幕。
 
通讯员:张梦茹 李红丹 苏晔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