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孙远钊教授讲授知识产权实务课“知识产权、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国当前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6-05-13 19:03:04
 

 
  2016年5月13日下午2时,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之邀,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访问教授·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孙远钊教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泓楼四楼会议室为中心博士生、硕士生讲授知识产权实务课——“知识产权、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国当前的挑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教授担任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院长黄玉烨教授参加了此次讲座。
 

 
  孙远钊教授以“大国崛起,如何见得?”之问揭开此次讲座序幕,将评价国之兴衰的标尺从孔子的“近者悦,远者来。”演化为五种等级。中国如今处在何种等级或有争议,但我国仍有一个相当需要努力的空间这是普遍共识。紧接着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这种“以邻为祸”的政策对中国造成的冲击为例,孙教授指出当今国际市场紧密相连,中国的大国崛起也离不开这个发展形势。
 
  接下来,孙教授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指出中国面临的首波“船坚炮利”是以政治、军事力量在前,经济军事力量在后的模式,而当今中国面临的则是以科技产品为手段、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型“船坚炮利”,这种商业利益在前、政治力量在后的新模式作为一种看不见的绳索,对中国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求生存的关键是要转变既有的模式,以代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是死路一条,大国崛起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出路,而头号品牌是中国制造与中国研发。
 
  孙教授从政策入手分析如何打造品牌战略,他指出了政策制定存在的普遍隐忧,并提供了四项参考因素和平衡指标,认为知识产权和科技政策的制定要尊重市场机制,以是否促进国内经济和就业为目标。最后孙教授总结要完善制度制定和人才培养,向“近悦远来”的标杆迈进,通过“公开、竞争、透明”的方式实现中国的大国崛起。
 
  提问环节,孙教授就同学们关于“间接侵权”“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草案”等问题作出分析和解答,并寄语法学学子要敢于质疑,做一个勇敢的怀疑论者,在质疑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信仰和价值判断。
 
通讯:马宝蓉
摄影:郭超然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