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前沿问题,开展学术研究,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学术情怀。为引领中心师生把握知识产权前沿动态,树立学科问题意识,提升学术学习能力,11月2日下午,由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打造的“知识产权前沿资讯交流会”在文泓楼四楼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交流会由中心主任曹新明教授主持,吴汉东教授、胡开忠教授、黄玉烨教授、詹映副教授、唐昭红副教授、代高洁老师、徐小奔老师、马晓老师和中心博一、博二、博三全体研究生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交流会。
曹新明教授在开场时说明,“知识产权前沿资讯交流会”是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打造的知识产权学术交流平台,其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及时关注和学习知识产权焦点资讯,推动中心师生对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多出知识产权学术成果,力求学术精品。特别是对于在座的博士研究生来说,更应该提高对知识产权前沿资讯的关注,深度思考相关问题,及时聚焦学术前沿,不断提升学术能力。他表示,“知识产权前沿资讯交流会”作为中心策划的常规性学术活动将定期举办,希望中心老师和全体博士研究生今后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表达和交流观点,并对相关问题认真研究。
此次资讯分享交流会是前沿资讯平台正式搭建形成的标志性活动,并特别邀请了我国知识产权著名学者、中心名誉主任吴汉东资深教授分享资讯。吴汉东教授以“我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编的立法动态和未来趋势”为内容向大家介绍了知识产权“入典”与“成典”的两种基本趋向和我国目前民法典知识产权编的立法动向。他首先结合大陆法系国家的两次民法典编纂运动分析了知识产权“入典”的发展进程,并介绍了知识产权“成典”兴起的历史背景。吴汉东教授认为,无论我国知识产权“入典”或是“成典”,知识产权学者都应当为此作出不懈努力。知识产权法典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立法者和法学家应当审时度势,打破知识产权法和民法之间交流的藩篱,积极考虑制定一部属于21世纪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民法典。吴汉东教授表示,知识产权法典化是我国民事立法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学者应当构建“知识产权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知识产权与民法典的有效衔接。据悉,由吴汉东教授统筹负责的民法典知识产权编(专家建议稿)的撰写和完善工作将最迟于明年初完成。
随后,与会师生分别从不同视角对“知识产权编入典”问题发表意见。曹新明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编的立法动态值得密切关注。无论知识产权编能否“入典”,知识产权学者都可以推动《知识产权法典》的编纂或《知识产权示范法典》的编写,中心也将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法典化工作的进行;胡开忠教授认为,知识产权编“入典”有助于促成知识产权学界和民法学界的广泛交流,即使“入典”难度较大,也应当积极推动。同时,他认为编纂《知识产权法典》将会对知识产权的发展和研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黄玉烨教授认为,知识产权学者应当在民法典编纂之际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知识产权“入典”在立法技术上有较大难度,难以全部纳入民法典,但可以考虑在民法典之外编纂《知识产权法典》,并分为知识产权总则和分则两部分。詹映副教授和唐昭红副教授则表达了对知识产权“入典”和“成典”的忧虑。此外,参加交流会的代高洁老师、马晓老师和现场的博士研究生也分别表达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见解。现场氛围活跃,交流观点鲜明,本次交流会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通讯:刘云开
摄影:郭雨笛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