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顺利举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与智库建设培训班”
发布时间:2017-12-08 23:36:00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智库,12月7日—8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与智库建设研讨班”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四楼会议室顺利进行。

 

(黄玉烨教授)

7日上午,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黄玉烨教授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智库建设”为题进行讲授。黄玉烨教授首先对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作为“智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中心设有教育部、文化部、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旗下七大研究基地;2016年我校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并在综合测评中以100分的成绩荣获“211”高校智库第一名。接下来,黄玉烨教授围绕“强国战略”和“智库建设”的主题,讲解了我国智库的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知识产权智库是国家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决策层、企业和科研机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的知识产权实施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知识产权强而不大、多而不优;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严格,侵权赔偿低、维权成本高,侵权现象严重;相较发达国家,我国知识产权贸易许可逆差较大;企业海外发展的知识产权风险较大等。基于此上种种,黄玉烨教授强调,我国的智库建设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智库的团队打造、运营规划和品牌塑造上进行提升,促进我国智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李刚教授)

下午,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首席专家、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李刚教授以“追求卓越:现代智库内外部治理的若干问题”为主题从智库的认知、智库外部治理、内部治理、智库建设中的建议等方面展开授课。李刚教授介绍,智库是专业的从事战略与公共政策等问题研究与咨询的非营利机构,属于研究与知识服务并重的机构、是社会科学经世致用的专业化途径,其目的在于“求真”和“求用”。李刚教授认为,我国在智库建设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随后,他简要介绍了“南大紫金传媒智库模式”、“复旦发展研究院模式”、“华南理工IPP模式”、“南师大法治现代化模式”等经典智库模式。在智库的质量控制方面,李刚教授结合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产品之于智库的重要性、审核政策研究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正式的结合自身的需求的系统,并在审核方面力求客观、公正。最后,李刚教授从传播战略目标、高影响力研究的关键要素、传播战略的重要步骤等方面指出,在智库建设中应当制定出有特定受众的战略,选择有效的传播工具并应重视智库的产品管理、会务管理、文档管控、智库IP管理。

12月8日的课程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徐汉明教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曹新明教授讲授。

 

(徐汉明教授)

徐汉明教授以“追求卓越:现代智库内外部治理的若干问题”为主题进行了授课,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时代背景”、“智库演进”、“智库构建”、“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展开。在谈到智库建设的时代背景时,徐教授指出,我国国家与社会治理经历了三重伟大的历史转型,分别是从“人治”到“政策之治”的转型、从“政策之治”到“法制之治”的跨越、从“法制之治”到“法治”的转型。而随着国家与社会的转型,社会治理也呈现出了多维度的变化,如社会成员、人口管理、就业体制、住房制度等方面。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不断出现,主要包括许多棘手矛盾的新挑战、体制机制面临的新挑战和法治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在这些时代背景之下,打造中国特色现代新型法治智库成为时代抉择,也是凝聚社会力量,服务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国内外法治发展新形势,引导公共舆论的客观需要,是提高社会治理法学化水平,助推法治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

在谈到如何建立智库时,徐教授认为,在思路方面,要确定研究方向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着力点,问题的导向要“求实”,重点研究要“求新”,成果转化要“求效”,协同创新要“求活”,热点研究要“求快”。要适应社会重大需求,设立“社会治理法学”研究方向,聚焦社会,服务社会。要运用各个科研平台的力量,在领导关怀下加强智库建设。

徐教授的授课生动有趣,课程内容贴合实际,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徐教授与各位学员亲切交流,热心回答学员问题,课程圆满结束。

 

(曹新明教授)

下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教授首先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知识产权智库建设”为题,说明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知识产权智库的概念和原则、研究对象、宗旨和功能、建设模式、未来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讲授。曹新明教授表示,知识产权智库与知识产权服务有着本质不同,知识产权智库建设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对外贸易、国土安全、环境治理、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和多个层面。曹新明教授认为,知识产权智库以知识产权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依法科学决策为宗旨,在实践过程中应当遵循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人民利益原则;立足国情、服务大局原则;遵守法律规范原则;改革创新原则;符合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原则和科学探索原则。新时代知识产权智库包括理论供给型、实证支撑型、对策建议型、方案论证型、路径选择型建设模式,它们发挥着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共外交等功能,其智库成果应当具备专业性、前瞻性、建设性、实用性等特点。最后,曹新明教授认为应当从构建实体性研究机构、提供研究领域及成果、集成领域代表人物和专职人员、资金支持、合作交流、成果转化、开发信息采集分析系统、组织构建等方面着手,以期服务于知识产权智库建设的未来发展。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智库建设培训班”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战略、国内外智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智库建设进行深入研讨。本次培训班的顺利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智库。

  

 

通讯郭雨笛   刘云开

摄影:刘礼歌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