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25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日本一般财团法人知识产权教育财团知识产权研究所(IIP)等单位主办的“2018年中日知识产权合作研究第一次专家会议”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日本驻华大使馆、中日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领军企业等各界人士共同参会。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吴汉东教授、主任曹新明教授、主任助理詹映教授出席专家会议并发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吴汉东教授主持首日会议并作主旨说明。吴汉东教授指出:当前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叠加的时代,个人信息的充分保护面临挑战。用户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属于宝贵的社会资源,也是产业主体进行信息生产、开放的重要保障,具有很高的财产价值,其需要结合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重点探讨。目前全球各国均十分重视数据财产权利的保护。在此背景下对展开对相关主题的探讨,既正逢其时,又充满现实意义。
次日的专家会议共分为三个主题,分别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关于知识产权法制研究——以专利为中心”、“关于标准必要专利权行使的研究”、“关于商标类似判断的中日比较研究”。吴汉东教授致开幕辞并以《人工智能发明的专利法问题》为主题,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专利问题、人工智能生产发明的可专利主题、人工智能专利权主题的确定以及人工智能专利授予的判断性标准。曹新明教授在《中国商标相近似认定之框架设计》的发言中认为,中国商标相近似的认定问题涉及到对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以及由此产生的行政诉讼、商标抢注的判断以及商标侵权认定等,针对这一问题与日本学者进行比较研究具有较大意义,并提出了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詹映教授以《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救济问题研究》为主题,结合西电捷通VS索尼案、华为VS三星案等典型案例以及当前中国相关立法动向,提出了专利权人的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双方过错的认定标准、明显不合理许可条件的界定等在标准必要专利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次会议是中日知识产权合作研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知识产权合作研究机制是当前中日两国最高的常设性学术盛会之一,参会嘉宾均为两国知识产权领域学界政界顶级专家学者,会议讨论议题聚焦当年国内外最前沿领域展开,其主要思想成果对两国知识产权立法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
通讯:刘云开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