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201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第七天的课程继续展开,本日课程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曹新明教授与彭学龙教授分别讲授。
曹新明教授讲座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个人数据与知识产权”。引言部分,曹教授以俄罗斯世界杯、中美贸易战、人工智能等最新的五大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引出本次讲座。针对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问题,曹新明教授指出,对于人工智能应当有正确的定位,不论其发展到哪个阶段,都只能按照人类设计者事先编制的软件、程序或算法运行,为人类提供辅助服务。人工智能研发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要基于人类共同利益与福祉,符合可理解与公平原则。关于个人数据与知识产权,曹教授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为依据,讲述了数据处理原则、数据权的主要内容、创设个人数据权的正当性、数据权之属性与归属等内容。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是核心资源,对个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利用直接关系到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发展。保护数据的“平衡点”,应当以保证个人数据保护、数据产权保护以及数据自由流通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博弈。
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彭学龙教授以“节目名称保护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为主题向学员们提供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彭学龙教授首先列举了实践中的经典案例,如“非诚勿扰”案、“五朵金花”案、“中国好声音”案等,通过这些作品名称商标侵权的典型案例,提出作品名称的该如何保护令人深省、引人思考。
探讨节目名称保护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彭学龙教授指出,首先要明确作品名称的范畴。尤其是在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及频道等是否能够在知识产权领域进行保护,这些类似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涌现。对作品名称现阶段的保护方式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标题权和著作权法的保护模式。
彭教授讲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实质是将作品名称视为一种商业标志,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混淆。而标题权保护表明,作品名称能够标示、称呼和指向特定作品,也能将该作品与其他作品,尤其是同类竞争性作品区别开来。最后,彭老师分享了作品标题商品化的商业价值的法律保护问题。在讲座中,彭老师向大家分享知识、同学们认真学习汲取营养,将讲座推向了高潮。至此,暑期学校的讲座课程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