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19年全国研究生知识产权暑期学校的课程已进入第五天的课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曹新明教授以“人工智能伦理与挑战”为主题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报告厅展开学术讲座。本次授课由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吉宇老师担任主持人。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更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为此曹新明教授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和“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的挑战”两个专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和探讨。在第一个专题部分,曹教授以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拷问入手,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带给人类的伦理问题,他指出,从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角度讲,人工智能就是一种提升人的自身单一或者综合能力的辅助工具,人工智能仍然永远不可能也不允许成为人类的主宰,对人进行奴役、管控或者是统领。同时,在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上,曹教授强调,伦理的位阶最高,将来能够有效约束人工智能研究、开发、运用的有效规范首先是伦理,然后才是法律。
在第二个专题部分,曹教授专门论述了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的挑战。主要是以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正相关成长、人工智能对著作权制度和专利制度造成的挑战为视角展开探讨。首先,随着知识产权制度诞生以来,知识产权制度已经遭遇过新技术的多次挑战,曹教授特别指出,大数据、互联网、数据转移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中间有什么样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现在没法解决的或者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是有待于根据技术的发展而发现的;其次,从著作权制度来讲,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为作品及作品归属的问题,曹教授认为,不仅要考虑人工智能的地位,实际上还要考虑到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此外他还认为将人工智能作为所有者是不适当的,未来这仍是一个值得继续关注的问题;最后,从专利制度来讲,主要涉及专利的主体和客体的适格性以及专利权的归属问题。
课程讲授完毕后,学员们针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研究和人工智能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曹教授均给予了悉心解答,现场的同学们问题意识强烈,学术氛围极其浓厚。
至此,2019年全国研究生知识产权暑期学校第五天的学术课程圆满结束。
通讯:李祎璠
摄影:魏弘博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