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带不走的一千多个日子——致知识产权2022届毕业生
发布时间:2022-06-09 11:57:00

  彭 学 龙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

 

  毕业是一首最难排版的诗,

  毕业是一阙最难谱曲的词。

  毕业是世上最忧伤的缱绻,

  毕业是人间最温软的缠绵。

  毕业是一生最长情的道别,

  毕业是一生最长久的守望。

  毕业是一生最诀绝的了断,

  毕业是一生最难舍的宿缘。

  随着最后一位同学走出答辩室,随着毕业典礼拨穗仪式渐近尾声,随着一次又一次告别聚会渐臻佳境,随着一件又一件行李打包完毕送交快递,随着校园回眸最后一张照片轻按下快门,套用时下坊间最为流行的话语——网络热词,2022届硕士、博士毕业生终于“上岸”了!

  可此时此刻,你脸上浮现的却并非全是喜悦,心中感受到的也不尽是如释重负、如愿以偿!2019年——2022年,这一千多个日子,去哪了?曾经的憧憬与失落、梦想与迷惘、喜悦与忧伤,顷刻间都交织成万千感慨,汇聚为无限惆怅,在胸中回旋、激荡,竟让人如此晕眩,难以自持!你翘首期盼、父母也屈指盘算着的“大日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降落在你心灵的停机坪上,可是你,分明还来不及做好“登机”的准备。

  犹记得,在初入校门的懵懂中,就拦腰撞上刀光剑影的中美贸易战:中兴断芯,华为受困。硝烟弥漫中,呼啸空中,散落地面,冲击脑门的,全是打上“知识产权”鲜明烙印的“炮弹”和“弹片”。这生动的第一课让你深刻地感受到“无芯”的切肤之痛,胸中立时升腾起为国分忧的责任心,为民请命的使命感,和勇立创新驱动潮头、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豪迈与担当!

  与2020年结伴而至的,除了新年喜庆,还有新冠病毒。武汉封城,全国援鄂,举国抗疫,生产暂停,开学延期。从此,量体温、测核酸、看绿码、上网课成为生活日常。在这三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建党百年庆典展现壮丽画卷。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横空出世,中国知识产权主要法律完成新一轮修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强势发布。这个春天,俄乌战争牵系全球心弦,东西对峙冲击世界安全格局。中国乃至全球聚焦上海抗疫,举国上下同心齐力,喜迎二十大。

  历数过往宏大叙事,无非铺垫当下凡人细故,点染今夏离绪别情。此刻,在你脑海中不断闪现的,竟然是名不见经传的 “茶山刘”,名难上地图的“东山头”,还有希贤岭日出,校园西区湖光晚霞。入夏南湖绽翠荷,中原楼前,闲池映垂柳,轻丝流乱,蜩螗厉响。让你终生不能忘怀的,一定还有逸夫图书馆内高及房顶的大书架,那个几乎不变的座位,以及偶一抬头与你羞涩对视的一双大眼睛。更让你流连的,或许要数文澴楼新装的自习室,满满的文青气息,有如新潮咖啡馆,形状轻俏的活动桌椅足以让你充分发挥想象,拼出心仪的私人空间,俯仰自得,在游目骋怀之余,随时准备,邂逅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演绎网络时代新版学术神雕侠侣。

  校园西区,刚刚投用的足球场绿草如茵,光看着就让人酣畅淋漓,整齐划一的网球场专业大气,可惜已来不及邀约一场挥拍大战。南湖边开阔的休闲地带几经修整,已初见雏形:移栽的景观树,枝叶婆娑,绿荫如盖;新植的草坪,建造中的亭台,引人遐思。试用中的景观灯,入夜尽展美轮美奂。在蜿蜒湖畔的绿道打卡,侵晨踏着露珠,入夜浴着月华,清风呢喃,树叶絮语,鸟鸣虫唱,如觅仙迹。

  西区风景堪入画,东区学子绝芳华。难忘晓南湖畔行吟苦,文泓楼中翰墨香。春来枝发新叶映前庭,日暖风细小院静。秋临银杏金黄枫叶红,气清天朗满楼风。一泓碧水映疏影,半亩幽林藏鸟踪。其间,声名远扬,最让学子牵肠挂肚的,那对知产“学术鸭”,这个春天却未能共试水暖,失侣落单,黯然神伤,那蹒跚的步履、凄绝的眼神和“嘎嘎”的哀鸣,让即将远行的你更加难以割舍。在文泓楼宽阔显朗的门脸上,最打人眼的还是那排曾让你眼花缭乱、心驰神往的金字招牌。

  在这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知产领域的学术天团,在最高法院和各部委设立的各种专门研究基地,你永远是主人。搜集产业最新资讯,综述学界研究动态,探论重大理论课题,撰写政策咨询报告,追踪典型疑难案例,贡献中南解决方案。你的智慧在灵动的字里行间闪耀,你的名字不经意间已深深嵌入这些大写的匾牌,嵌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嵌入知识产权学院,嵌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嵌入双一流建设,嵌入全面依法治国伟业。驻足回望这一千多个日子——这让人恍恍惚惚,常感时不我待,不舍昼夜、匆匆的日子,你是否会心酸而又欣慰地感叹青春无悔?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夏始春余,南湖波涌,朝云暮雨!你逡巡校园,栏杆拍遍,骊歌唱断,难寄深情!终于要说再见了,这带不走、舍不下的一千多个日子,这已融入我们共同记忆,融入母校历史的一千多个日子,让我们共同珍藏,一起守护!文泓楼里,我们共同的吴老师,新晋“70后”,每天演绎新的传奇,所有教授,还有仍然坚守着的学子,岂止简单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望着你远行的背影,我们内心和你一样的不舍,同时也倍感自豪,中南学脉、中南法学、中南知产由此开枝散叶、播撒四海、生生不息!

  最后,或许多余,但还是得说,临行寄语总叮咛!在离别之际,请一定温柔地对待你的师妹,听她屡屡欲言又止,有些矫情地,深深浅浅,把心事说完;也一定要给师兄留出足够的时间,即便他说话依然闪烁其词,甚至语无伦次;或许,你一个浅笑就够了,足令他口吐莲花,语如锦绣。

  离别是忧伤的,离别也是温软的!你远行的学子!请一定从容地道别!不留遗憾、带着温暖启程!

  ——2022年夏始春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