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0日—19日,中心邀请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邵科教授在文泓楼一楼多功能教室为中心同学在线授课。邵科教授系伦敦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博士,现任西澳大学法学院荣誉研究员、澳中贸易理事会(ACBC)教育委员会委员(西澳)、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心2021级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到场学习。
11月10日上午,邵科教授以“全球知识产权学派的六大视域”为题举行了第一场讲座。邵科教授从知识产权体现了高度学科交叉、高度跨界的角度提出了全球知识产权学派的六大视域,涵盖国际关系学、史学、哲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及全球治理学。他认为,国际关系学昭示了知识霸权的全球统治,史学能对西方中心论进行解构与驱魅,作为学科根本的哲学从权利、功利研究到了人文境界,社会心理学和经济学是知识产权立身之本,全球治理学研究规则更化、思想开蒙和文化交洽。邵科教授指出,我们要思考规则推进背后的思想性,着力解决思想意识冲突问题,以包容共赢的思维展示中国文化,融化文化偏见的坚冰,自如参与全球治理的建构。中心硕士研究生周积阳就文化逆差、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平衡等积极提问,邵科教授进行了细致解答。付丽霞老师表示邵科教授本次讲座把各种理论联系起来,充分打开了大家学习的格局与视角。
11月12日上午,邵科教授围绕“回到东方:西方知识产权的思维局限”举行了第二次讲座。邵科教授指出,洛克自然权利论是一种强势的自我中心思维,经济学上的效益主义是一种单一的物欲驱动思维,两者在实践中之合流是一种一元的霸权主义思维。这种一元、强势的思维,是西方知识产权的思维局限,也是美国主导的全球知识产权规则的困境本源。反之,哈佛等学者提倡的社会规划论呼吁捍卫充沛的、自由的知识公域和信息正义,以及充满活力和参与型的公民社会。Peter Drahos教授提倡的人文工具论首倡以不限于西方的道德价值及社会责任,作为评判知识产权正当与否之根本前提。美国学者提倡的美好生活论主张探索以文化产品的分配正义来促进全人类综合发展的经验性框架。邵科教授提倡的中国文明论主张呈现立足于中国文明传统并深入回应西方知识产权思维局限及全球困境的全新视角。
11月17日上午,邵科教授围绕“作为中国发展与国际竞争的知识产权:论中国创新及知识产权文化传统”进行了第三次讲座。美国著名知识产权学者余家明教授曾这样讲过:“在谈及中国假冒与盗版问题时,儒家思想成为了一种最流行的文化解释”。哈佛大学教授安守廉也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第二个“中国”故事。过去,国际社会总认为中国喜欢“模仿”和“抄袭”,但我们东方的文明同样也蕴含着自强不息的创造力。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强国纲要》颁布的背景下,中国更是以更高的姿态积极参与、构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邵科教授通过剖析中国文化本质,认为东方文明是以人的道德和智慧生生不息创造的文明,并反驳了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创新创造不足的刻板观念。此外,邵科教授还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发明主体和客体,具体说明了即使古代中国的发明创造与现代的技术发明不同,但也普遍存在着创新创造。他指出,中国文化和东方文明隐藏着深入回应西方知识产权困境、冲破美国全球知识霸权、衔接全球知识产权主流研究核心领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密码和寻宝图,并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在知识产权领域能有所作为。讲座最后,陈默老师就创建中国独特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自身话语权问题与邵科教授进行了交流。
11月19日上午,邵科教授以“愚见:西方对中国创新传统的不知与指责”为题进行了第四次讲座。邵科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中国”故事并谈及了美国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理解。美国人认为,在中国,模仿是极受尊重并被认可的,因此有效建立知识产权体系的过程会挑战某些中国传统价值观。2010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了一项针对中国自主创新的调查报告,其间将中美贸易关系理解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和“全球最具有创新实力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但这都只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无知和偏见。邵科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明里包含着涵盖知识产权的高度多样性、开放共赢、平衡互惠的知识治理体系,是对精妙创造力与大同理想的同等尊重。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一无所知,不只驱使其错待中国,也使得西方在其主导的全球知识产权弊政中长期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