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第十讲】易继明教授谈中美关系背景下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1-10-29 11:13:00

  10月26日晚,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邀请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易继明教授做客,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泰楼一楼模拟法庭(二)举办讲座。此次易继明教授回母校,以“中美关系背景下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题作主题报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吴汉东教授、曹新明教授、胡开忠教授、黄玉烨教授、彭学龙教授等多名学者出席并与谈,校内不同专业学生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秘书长彭学龙教授主持。

  易继明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多次接受中央机关或者部门委托从事课题研究,提供立法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曾受邀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会议集体学习会上,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易继明教授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与互动导致的历次中美贸易冲突与谅解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也成为中国制定知识产权国家战略无法脱离的外部环境。

  在深度解析中美关系的基础上,易继明教授梳理了中国知识产权国家战略的五个转型。一是从公有制到以私权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构建;二是从注重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到强调制度的公共政策面向;三是从政府主导到企业拉动,形成上下联动的趋势;四是从科技推动转向经济拉动;五是从内部发展到对外扩张。

  结合中美关系和知识产权环境变化,易继明教授提出了新时代下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主要思路,即应建立起中美互信的磋商机制,实现知识产权治理的现代化,并通过制度迸发活力来重塑知识产权价值链,在坚定维护知识产权多边机制的同时推进“四边联动”的国际合作机制。

  易继明教授还分享了关于“制造业立国、知识产权强国”的观点。他认为,所有领域不强均与知识产权不强有关,在重塑价值链时应让知识产权在科技推动、产业支撑、商贸融合的过程中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促进制造业发展。

  在结语中,易继明教授还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中的“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进行了解读与评析。面对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碎片化等危机,中国要转变参与方式,从“规则内化型”参与走向“深度参与”,不拘泥于“内化”或是“外溢”,采取全面开放的态度。

  在嘉宾与谈环节,黄玉烨教授解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和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背景,详细阐述了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中创造、保护与运用三大主题的关系,指出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对听众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大有可为。

  胡开忠教授高度赞扬了易教授深入浅出的讲座风格,并结合研究经历谈了四点体会:一是在处理知识产权关系需要制定规则;二是制定的规则应该正当合理、平等互利;三是制定规则时,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参与,拥有话语权,才能实现平衡、开放、共享的价值目标,使立法、司法具有权威性;四是制定规则后必须遵守。

  曹新明教授表示,易继明教授的选题很有意义,同时讲座结论在学术、战略层面都有高度价值。曹新明教授针对新背景下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是否要排斥行政保护、如何具体落实国家政策、中美是否要分庭抗礼等四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吴汉东教授认为易继明教授的讲座对中美关系下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体现出国际视野、中国情怀,且内容丰富、观点独到,不仅有理论创新,还有战略应对价值。吴汉东教授重点肯定了易继明教授提出的泛知识产权观,并就“再全球化”方式、经济全球化与知识产权制度的配合等提出了见解,期望学者们继续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吴汉东教授建议,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未来要扩大规模、广邀嘉宾,为更多校友回归、建设开放性论坛提供机遇。

  在提问互动环节,中心博士研究生刘云开、博士后陈骞就加强中央事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际交流项目中人才安全等积极提问,易教授进行了细致解答。

  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设立于2015年,由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德恒公益基金会赞助,是一个开放的讲坛、融通的平台、移动的道场,秉持“理论厚实、品味高雅、话题新颖、视野广阔、形式多样、紧扣实际”的理念,广邀业内翘楚、国际大腕、海内外名流登坛论道。

 

  图文:张政、谷艳羽、邓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