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彭学龙教授教授申报的“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体系创新研究”获批立项。
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立项326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批3项,立项数位列全国第二十一,居同类高校前列,具体立项名单如下:
重大项目: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体系创新研究
首席专家简介
首席专家 彭学龙教授
法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知识产权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导师组组长,《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主编。兼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武汉市人民政府第三届法律顾问。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完成各类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重大项目概况
进入数字时代,由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算法及其所需软硬件设施构成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成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强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亲自部署“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愈发凸显出知识产权的经济、技术、文化、社会乃至国家安全价值。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叠加,极大冲击现行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体系,也为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法需要新的观念突破、新的理论建构和新的制度设计,基本范畴体系创新研究更属题中要义。
该项目以“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数字时代“算法、数据、5G 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创新性技术为研究视角和切入口,系统分析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体系面临的挑战,全面检讨知识产权法基本理念、主要原则和具体制度受到的冲击,创新乃至重构能够有效适应新技术环境的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体系。最终提出数字时代知识产权范畴体系创新与制度完善的整体方案。
课题由五个子课题构成:“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体系理论革新”、 “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客体范畴创新研究”、“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主体范畴创新研究”、“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内容范畴创新研究”和“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基本制度体系创新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为:
吴汉东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文澜资深教授
李 琛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杨 明教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鹤徽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杨红军教授 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