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的新契合,依托上海高院建立的“胡开忠教授工作站”,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知案”庭审实践公开课,通过在线观摩案件真实庭审的形式,了解案件实践审理的难点和重点,以实践教学促理论学习,推动“院校”知识产权实践与理论的双向互动。
12月12日下午,“知案”庭审实践公开课第一讲以“有声读物的版权侵权责任认定”为主题,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正式开讲。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形式进行,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讲师付丽霞主持,中心胡开忠教授、刘鑫副教授担任与谈嘉宾,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三级高级法官刘亚玲,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吴大成,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二级法官王萌,知识产权审判庭一级法官林抒蔚等四位法官线上参会,吸引了2024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学习。
庭审观摩 精彩纷呈
本次庭审实践公开课观摩的案件为“小说《红桃大盗》有声读物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由吴大成法官担任审判长,与王萌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本案中,被告平台传播某主播依据原告小说《红桃大盗》制作的音频节目,并通过“付费收听或开通会员收听”的方式进行牟利,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涉嫌侵犯其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并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庭审主要围绕三个争议焦点展开:一是被告是否为涉案音频直接提供者,二是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三是本案赔偿金额的具体认定标准。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围绕涉案作品的独创性与知名度、证据收集的真实性、平台与主播的合作模式,以及平台的注意义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法庭对此展开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审慎审查了涉案证据和法律争议。整个庭审紧凑有序,控辩双方激烈交锋,争论焦点清晰集中,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走进著作权侵权纠纷庭审的“第一现场”。
案件点评 拓展认知
在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王萌详细剖析了本案的争议焦点与审判思路。他首先介绍了产业实践中有声读物的类型,包括机械转换型和环境渲染型和内容演绎型,并指出有声读物的授权链条复杂,根据有声读物的类型不同,可能涉及作者、录音制作者、表演者等多个授权主体。随后,他详细讲解了本案审理的基本思路,从可版权性认定到权利归属认定、侵权比对,再到最终确定侵权责任,审判思路逐步推进,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针对本案涉及海量数据的情形,王萌法官强调,样本比对的整体性、随机性和代表性至关重要,以确保比对结果的客观和准确。就平台侵权责任的审理思路,他指出涉案侵权内容是否由平台直接提供是认定平台侵权责任的关键。在司法实践中,平台性质的判断需结合用户协议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平台对用户信息的披露程度,进行穿透式审查,以超越平台服务的表面形式,准确认定其法律属性。在侵权认定上,王萌法官区分了直接侵权与帮助侵权,并强调在平台并未单独提供内容的情形下,应结合作品知名度、侵权明显程度、平台控制能力以及侵权用户信息来认定平台是否“应知”,确定其是否应承担帮助侵权责任。最后,王萌法官分享了实务中赔偿金额的考量因素,并强调作品知名度、侵权情节以及主观过错等因素是认定知识产权价值的关键。王萌法官对审判思路的分享将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深入浅出地为在场师生拓展了对有声读物版权侵权认定问题的认知。
互动交流 激发思考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林抒蔚法官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发展趋势,并详细讲解了法院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的实施情况。她指出,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的趋势,案件数量巨高不下。对此,普陀区人民法院通过区分案件类型、总结审判经验,并采用类案批量处理等方式,有效推动了繁简分流机制的改革。随后,在场师生就“著作权侵权认定的归责原则”、“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者(ISP)和内容提供者(ICP)的注意义务认定”、“法学生如何在知识产权实务中弥补技术短板”等问题踊跃提问,吴大成法官和刘亚玲法官分别进行了详细解答,进一步激发师生们的深入思考。
总结发言 展望未来
最后,刘亚玲副院长和胡开忠教授为本次讲座作总结发言。刘亚玲副院长指出,此次庭审实践公开课为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搭建了重要平台,并鼓励师生深入研究和探讨实践中的争议问题,为理论教学提供更多现实支撑。同时,她期待胡开忠教授工作站未来能够进一步推进法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向高校输出,高校的专业力量向实务输入,优化实践教学,强化学以致用,通过“院校”双向互动模式,培育出更多复合型的知识产权法律优秀人才。胡开忠教授表达了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各位领导与法官的感谢,并引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理论与实务结合的重要性。他表示,此次教学实践活动体现了法官扎实的知识储备、高超的审理水平、出色的审判技巧以及律师卓越的辩护能力,使得整个庭审过程引人入胜,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他鼓励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的实习,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首次“知案”庭审实践公开课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师生们对有声读物版权侵权问题的认知,也为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
本期图文:江璐迪 田贞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