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长期来看,钱重要吗?教育支出对学生长期表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0-04 发布者:孙晨

推荐人: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黄永颖
原文来源: Hyman, J. Does money matter in the long run? Effects of school spending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2017)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 9 (4), pp. 256-280.

一、引言

在美国,政府每年花在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财政资金占GDP的比重达到4.3%。尽管政府的教育投资规模如此庞大,但是关于教育支出能否改善学生的长期表现仍是一个未知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研究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方面,缺乏足够外生的政策捕捉教育支出的变异性;另一方面,对学生表现进行长期跟踪的微观数据很少。虽然已有的很多文献利用学校财政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的方法解决了识别的内生性问题,但是这些文献却无法一致地解释教育支出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大小。更进一步来看,这些研究关注的是学生的短期表现,缺乏对学生长期表现的考察。

基于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利用了美国密歇根州1994年的学校财政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了教育支出对学生教育回报的长期影响。学生层面的面板数据是本文分析教育支出影响学生大学录取概率和获得学位概率的重要优势,能够帮助作者精确追踪到学生所在地区的教育支出信息,减少教育支出的度量误差,本文同时也是首次利用个人面板数据研究学生在高中阶段之后教育表现的文章。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每年提高10%(1000美元),学生的大学录取概率提高3%(较平均水平为7%),学位获得概率增加2.3%(较平均水平为11%),后者的影响效应更大意味着教育支出的增加不仅会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并完成大学教育,也会让在读大学生完成大学教育的概率显著增加。此外,本文还进行了详细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教育支出改革的效应主要集中在非农村、低贫困以及教育工作优异的地区,而且地区内更加富裕的家庭所享受的教育支出好处更多。最后,作者进行机制分析发现改革所带来的教育支出的增加,有效缩减了班级规模,提高了学生-管理人员比例,但是对教师工资没有任何影响。

二、制度背景和数据

在1995年之前,密歇根州的教育支出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产税收入。由于没有限制各个地区筹集地方财产税收入的上限,这导致了各个州的教育支出差距悬殊。由于教育支出的不平等,在1993年7月密歇根州立法会投票通过了Proposal A法案,决定从1995年开始废除地方学校财产税,由州政府提供教育资金。Proposal A法案调整了学校的财政拨款方式,规定每个地区的生均拨款数额标准,各个地区的教育支出不得低于该标准,但是也不能自行筹集收入提高该生均标准。该法案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低教育支出地区的教育投入,为本文识别教育支出对学生表现的长期影响提高了良好的准自然实验。图1是根据1994年地区收入分布情况画的津贴变化趋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投入低的地区在改革之后教育支出显著增加。

1 (2).png

在数据方面,本文总共使用了三个数据集,分析样本为1995-2000年的四年级学生群体,之所以选择四年级学生是因为四年级测试是所有学生必须参加的,测试记录能够帮助作者识别学生的入学注册地区,表1是所使用的数据情况。

2 (2).png

三、实证策略与结果

本文中,作者采用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回归模型如下:

3.png

其中,下标i代表个体,d代表地区(district),c代表出生年份(corhort)。被解释变量Y包括是否进行大学注册概率和是否获得学位,X包括学生人口特征、学习成绩、地区经济变量等,核心解释变量Spend是用每个学生四年级到七年级所在地区的平均生均津贴进行第一阶段拟合得到的。

首先,作者通过图表证据和一阶段回归结果直观展示了改革前教育投入低的地区在改革之后教育支出显著增加,实现了支出的均等化。从回归结果来看,1995年-2003年期间,生均津贴每增加1美元,学校的运营支出提高67美分,这简介验证本文用密歇根州1995年教育财政改革度量教育支出的外生差异是合理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4.png

其次,作者探讨了地区生均津贴改革所带来的教育支出变化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教育回报。表 4报告了方程(1)、(2)的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有两个:是否进行大学注册和是否获得大学学位。从第4列结果来看(作者更倾向的设定形式),平均教育支出(四年级-七年级)每增加1000美元,学生的大学注册概率提高3%,大学学位获得概率提高2.3%。

5.jpg

从前面的结论来看,教育支出确实会对学生的长期教育回报产生影响。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教育回报的提高是否是由于特定的、可观测的教育投入要素变化所带来的。带着这样的问题,作者利用数据分析了班级规模、教师工资、学生-行政人员比等要素投入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表5的第1列来看,每增加1000美元的教育支出,班级人数规模下降1.83个学生(学生-教师比),下降幅度为8.4%(样本平均范围)。从表5的第2、3列来看,教育支出增加并不会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学生—学校行政人员比率虽然下降但并不显著,而学生-区行政人员比率却发生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地区将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津贴花费在非教学支出方面,尤其是行政支出。

6.png

最后,作者分析了教育支出效应在不同地区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异质性。结果如表6所示,教育支出效应在低贫困地区、教育水平高、非农村地区更加明显。

7.png

四、结论

美国政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小学和初中教育,因此,研究教育支出对学生日后成长的影响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政策意义。本文利用密歇根州的学校财政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学校教育支出对学生教育表现的长期影响,发现教育支出的增加会通过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学生-行政人员比率等渠道提高学生的大学入学和获得学位的概率,而且这种效应主要集中在非农村、低贫困和高教育水平的地区。

五、思考与展望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连续六年高于4%,与美国教育支出比例几乎持平。那么,我国教育经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怎样的?教育经费的增加能够改善学生的长期表现的结论在中国是否成立?是不是这种效应更多地存在于非农村、低贫困和高教育水平的地区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为我国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提供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