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社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国家“111计划”引智平台,依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以现代财政为学科创新的科研机构。“111计划”是中国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组织实施的旨在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基地于2019年12月正式获批,主任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杨灿明教授。
基地研究瞄准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立足财政税收学科优势与收入分配研究领域优势,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了高质量研究成果300多篇,其中在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World Develop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等外文期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021年6月,基地主任杨灿明教授所领衔的团队,入选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中国财政学》编写名单,充分体现了基地财政学科建设的实力与高度。2025年,基地团队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基地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研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建构和制度优化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研究》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宣部、中央财办、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农业农村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等委托的多项重大课题,其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缩小我国收入与财富分配差距研究》被评为优秀成果。所撰写的多份研究报告多次获得中央及省部级主要领导的批示并在实际中被采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作为“中国智库索引”(CTTI)的共建共享单位,基地自2016年起连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他智库,在CTTI发布的“211”高校智库MRPA测评中以满分100分位列第一;此后连续荣获CTTI 2022年度“智库优秀案例”“智库优秀成果特等奖”及“高校智库百强榜(A类)”,2024年度“智库建设优秀案例”,以及2025年度“智库优秀案例”和“智库优秀成果”。此外,基地建设的“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动态监测数据库”入选AMI“2021年中国智库参考案例”;2025年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AMI智库入库单位”。
基地自成立以来,通过与国际学术团队合作,秉承“遵循研究发展规律、立足中国特色实践、放眼全球治理格局”的研究理念,明确“从财政再分配的视角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鲜明特色,围绕现代财政制度与收入分配、全球治理与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与财富积累、人工智能与收入分配以及财政大数据与田野实验等五个方向开展“以收入分配为抓手,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高校智库作用”的研究,着力将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究院打造为学术顶尖、智库一流的研究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