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贸易引起了技术变革吗?中国进口对创新、IT和生产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04 发布者:孙晨

推文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李钧洋
原文信息: Nicholas Bloom, Mirko Draca, John Van Reenen. 2020. “Trade Induced Technical Change? The Impact of Chinese Imports on Innovation, IT and Productivit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83(1): 87–117.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3/restud/rdv039

一、引言

全球化对于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存在争议的。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间的出口大幅度增加,所以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争论的中心。以往的文献提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使得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加低廉的制造业产品。而在本文中作者提出,对欧洲各国而言,增长的中国进口通过创新引起了更快的企业技术变革,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作者利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进口配额的移除作为外生事件,解决了识别因果关系时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企业内部而言,中国的进口竞争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在企业间通过再分配效应,使得就业流向技术提高程度大的企业。2000-07年欧洲企业技术水平的增加中,中国进口的影响占比达到14%。

二、数据

本文分别选取企业的专利数目、IT密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技术水平的代表,利用中国进口产品价值占总进口产品价值度量产业面临的来自中国进口竞争的强度。

本文以欧洲的六个国家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Bureau Van Dijk’s公司的泛欧企业数据库、欧洲专利局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三、实证模型

作者对与中国进口竞争的影响分为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企业内部的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T1.JPG

该实证中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的技术水平,本文分别使用专利数、IT密度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代理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企业所在行业面临的来自中国进口竞争的强度。

在识别中国进口对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效应时,作者分析了进口竞争对就业以及企业存活率的影响,关于就业的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T2.JPG

模型中的N为企业就业人数。系数 反映了进口竞争强度对于就业的影响, 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带来的异质性作用。关于企业存活率的模型设定如下: T3.JPG

模型中的S为一个二值变量,当企业经过中国进口冲击后仍然存活则取值为1,否则为0.

由于可能存在未观察到的技术冲击,作者使用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进口配额的移除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模型的第一阶段可写做: T4.JPG 模型中的QUOTA为行业中配额覆盖的比重,初始配额越高的行业面临的进口竞争的变化程度越大。

四、实证结果

对公司内部技术变革的回归结果如下: T5.png 表1中的结果表示,受中国进口影响较大的企业会更大程度的增加专利数目、提高企业的IT密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由于OLS估计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作者使用了工具变量的方法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对比结果如下: T6.jpg

表2的结果显示,工具变量的选取比较成功,IV估计的结果与OLS得到的结果相同。

作者通过分析就业和企业存活探讨企业间的再分配效应,回归结果如下: T7.png

表4中的结果显示,受到中国进口竞争冲击大的企业,其就业增加的程度越小、存活的概率越低。这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那些初始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就业增长和存活的概率更低。利用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与OLS相似。

那么中国进口在技术变革中的作用占比多少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利用标准生产力分解,得到结果如下: T8.png 分解结果显示,2000-2007年间欧洲各国专利水平、IT密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中,14%是受中国进口冲击的影响。并且在考虑到企业的离岸外包时,中国贸易带来的影响翻倍。

推荐理由:

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一直难以得到一个准确的结论。作者在本篇文章中探讨了,与低工资国家的贸易对高工资国家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欧洲发达国家而言,中国进口的冲击能够加速该国企业技术的变革,从而带来福利效应。相对于以往的文献,本文不仅讨论了企业之间的再分配效应,而且量化了企业内部的技术水平,从而得到了贸易在企业内的技术变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