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寒门难出贵子:美国大学的收入群分与代际流动
发布时间:2021-04-23 发布者:孙晨

推文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郑铿城
原文信息: hetty, R., Friedman, J. N., Saez, E., Turner, N., & Yagan, D. (2020). Income segregat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across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5 (3), 1567-1633.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3/qje/qjaa005

一、引言

大学教育是个体跨越社会阶层的重要途径,然而,如果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进入更好大学的概率更高,就会客观上会造成高等教育体系失去改善社会流动的功能,甚至加剧阶层固化。为此,本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美国大学中是否存在收入群分和代际隔离现象;二是何种教育干预政策能够改善收入群分和代际隔离。

首先,作者考察了大学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理论上,“上大学的结果”和“进大学的可能”决定了大学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接受大学教育的确改善了社会流动,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毕业生收入更高的常春藤名校里,超过70%的学生来自收入前1%的家庭,仅有不到5%的学生来自社会最底层,说明美国大学存在严重的收入群分(Income segregation)。

进一步,本文反事实模拟了何种教育政策能够消除收入群分,改善社会流动。作者主要考虑了两种教育政策:一是“收入中性”(Income-neutral student allocations)的教育政策,该政策强调忽略父母收入差异,仅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条件;二是“需求肯定”(Need-affirmative student allocations)的教育政策,该政策在录取过程中给予了贫困学生一定的分数减免。假定学生收入80%取决于自身所就读大学,模拟结果表明“收入中性”的教育政策提高15%的代际流动性,而“需求肯定”的教育政策可以提高25%的代际流动性,并消除不同大学间的父母收入差异。

这项研究主要有三点贡献:(1)利用最新的大学层面数据分析了学生入学差异对于代际流动性的影响。(2)提供所有大学有关收入分配的信息,对先前的研究起到补充作用。(3)结合反事实分析方法,研究了替代录取规则对学生收入群分和代际流动的影响。

二、大学间父母的收入群分情况

作者使用的数据包括大学入学率、父母与孩子的收入数据、孩子就读大学前所在的社区数据、美国高考考试分数与学生种族数据。数据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有美国有效社会保险号码或个人纳税识别号码。(2)满足在1980年到1991年出生。(3)可以与税收数据中收入非负的父母建立联系。基于以上数据,本部分探讨在不同大学中父母收入的集中度情况,是研究收入群分和代际隔离程度的第一步。

图1a绘制的是按父母收入百分比划分的大学入学率,作者发现学生是否上大学的情况会随着父母收入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图1b绘制了代表差异较大的四所大学的父母收入分配情况,作者发现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孩子中,有3%的孩子来自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家庭,而来自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家庭则超过70%。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也有超过50%的学生是来自最富有的五分之一家庭,而只有8.8%的学生来自最贫困的家庭。

图1c显示的是十二所常春藤高校父母收入的分配情况,前1%家庭的孩子上常春藤大学的可能性是后五分之一收入家庭的孩子的77倍。由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能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更晚的上大学,为了评估这种入学年龄差异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模型估计,作者使用了一个孩子在20岁期间所上的大学数据以及一个孩子在19岁到28岁期间所上的第一所大学的数据进行稳健性分析,结果发现学生上大学的方式并不会影响到报告的结果。

同时,作者探讨大学之间的隔离程度与社区之间隔离程度的比较,作者发现大学之间的隔离程度与孩子所在社区间的隔离程度非常相似,在常春藤大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自非常富裕的社区。 W1.JPG

三、学生收入的结果变化

本部分探讨不同大学中孩子的收入情况,这是研究收入群分和代际隔离程度的第二步。首先,分析高校内部孩子收入结果的异质性。图3a中的斜率越大,说明学生收入对父母收入的依赖程度越高。图3b和图3c展示了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学生收入差异。下表3是实证分析结果,分别列出了基准回归结果和稳健性检验结果。研究发现,孩子的收入差异主要是由于就读不同大学导致的,如果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就读更好的大学,将扩大孩子的收入群分情况。 W2.png

其次,作者分析高校之间学生收入结果的异质性,本部分关注两个统计数据,一是来自低收入家庭学生所占的比例,二是达到收入最高五分之一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这两个数据的乘积可以反映大学的向上流动率。该流动率可以反映出选择效应(录取的学生类型)和因果效应(大学的增加值)。 W3.JPG

最后,作者发现各个大学的流动率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异质性,流动性最高的大学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该地区有近10%的学生来自收入分配的最低五分之一家庭,往往中等公立大学有更强的流动性。 W4.JPG

四、高校学生分配的变化将如何影响收入群分和代际流动

在本节,主要模拟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大学时的收入群分和代际流动性的变化,首先,作者研究了按父母收入来划分的SAT和ACT分数。作者发现SAT和ACT的分数高于1300的大学生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要低很多。 W5.JPG

其次,作者利用反事实分析方法,构建一个“收入中立”的学生分配模式,研究该模式如何影响收入群分的变化。发现若大学的入学率是收入中立的话,则大学间的隔离程度将大幅度下降。作者研究收入中性分配和需求肯定分配对学生的影响,在收入中性分配的情况下,代际流动的持久性将下降15%。需求肯定的学生分配对流动率的影响是收入中性分配的两倍。作者发现在SAT分数高于1300的学生群体中,SAT分数每增加160分,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家庭的学生就读常春藤高校的可能性平均提高3.54倍,故提高低收入学生的SAT分数有助于改善低收入学生的入学率。 W6.JPG

最后,研究学生收入差异与上大学间的因果关系,探讨学生分配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所构建模型如下。 W7.JPG

其中yiqc表示就读于大学c的学生i,父母收入等级为q的学生的收入等级;Xiqc是观察到的学生特征;f(Si)是学生SAT和ACT的分数情况; f(pq)是学生父母收入等级的情况,θr为种族固定效应,δc为大学固定效应。首先,在回归过程中不加人Xiqc得出ΔcS,p,r,然后再加入Xiqc得出ΔcS,p,r,X,通过这两个回归结果得到系数λ,该系数值代表孩子们的收入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上大学导致的。表7是λ的估计结果,其中第一到第三列控制了可观测的学生特征,第四和第五列控制了学生申请学校的平均分数和学生申请学校的数量。第六列作者将样本限制在收入位于底层五分之一的群体中。 W8.JPG

五、结论

本文探讨了美国大学的收入群分及其代际流动后果,研究发现:首先,大学之间存在父母收入群分现象。其次,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上好大学的可能性更大。作者将大学层面的统计数据和学生的SAT与ACT分数结合,发现以考试成绩为条件,以收入中立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大学,将增加来自中低收入学生的入学率,在常春藤高校中,来自中产阶级的学生比例将大幅度上升。最后,作者进一步模拟提高低收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并在录取过程中给予他们优先权,这样的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大学之间的收入群分,有利于降低代际持久性。

推荐理由:

本文研究发现“收入中立”和“需求肯定”的分配方式会降低美国的收入群分,并促进代际流动。美国存在高度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低收入学生越来越难获得好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渠道缓解不平等逐渐困难。中美教育背景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本研究依旧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更是一种机会不平等的体现。教育资源存在的不平等现象,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缓解,国家应当提高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促进大学教育更好地提高社会流动,让低收入群体看到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