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灿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延期之后的2020年全国“两会”在本周顺利召开,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也意味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复苏与长期发展将成为政府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政策主张的核心。在这其中,作为最具逆周期调节功能的财政政策走势尤其令全社会所关注。令人振奋的是,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宣布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组合拳”,涉及内容包括提高财政赤字水平、发行万亿特别国债、建立直达市县基层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及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年新增减负2.5万亿等等,提出要让“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应该说,就政策措施的深度与广度而言,本轮政策组合可以称得上是近二十年来最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充分反映了中央政府应对疫情冲击的坚定决心与意志。同时也说明,面对新冠疫情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对经济社会和市场所造成的严重冲击和广泛影响,只有超常规的政策力度才能起到稳定社会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本轮财政政策组合在体现“积极”的同时,其细节之处的政策安排也让我们更多感受到政府“务实”的态度。例如,在谈到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时,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并由中央政府带头压减一般性支出安排,其中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提出政府的各项支出必须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而另一方面,要求基层的民生支出要实现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前后“一减一增”和两个“一定”,充分体现了政府切实的担当和对人民群众坚定的承诺。又比如,在谈到今年继续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时,提出要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并且直面疫情背景下微观主体经营的“痛点”,提出将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等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一句**“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既体现了政府对于市场主体的“款款深情”,也充分展示出政府与社会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如此“积极务实”的财政政策支撑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实现迅速而有力的复苏,并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