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常态下的财政工作
李新军
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发展形势做出的科学论断。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就要做到“中央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财政部门必须在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积极引领新常态下的财政工作。
深刻领会新常态的科学论断,新常态的“新”,就是我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常态”就是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是一种长期状态,成为一种趋势。在增长阶段转换时期,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新常态是进步,是我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上了大台阶,总量大了,家底厚了,人民的生活改善了。这30多年的努力,成就巨大,难能可贵。综合国际经验和我国现实情况,现在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度增长,客观条件不允许:从速度层面看,由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必然会换挡回落;从结构层面看,随着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现代服务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从动力层面看,过去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是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现在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倒逼中国经济由“世界工厂”转向创新驱动。从风险层面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原来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开始显露出来。比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会削弱人们的投资信心,过去积累的楼市泡沫和风险就凸显出来:在楼市下行预期下,房地产企业会暂停购买新的土地,造成以土地财政为重要来源的地方财力紧张;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银行的相关贷款就会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等等。虽然新常态面临着内需不振、产能过剩、财政增收缓慢、地方债务偏高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蕴含多种发展机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我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就伊犁而言经济同样存在速度、结构、动力和风险层面的问题,受经济下行、政策性减税、一批新建企业在税收减免阶段尚未形成税源等因素的影响,2010-2014年,州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30.6%、43%、25.8%、22%、10.7%,呈现出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态势。支出方面民生、改革和维稳等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部门必须在新常态下的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压力中激发动力,坚决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深化改革、依法理财,全力以赴推动财政各项工作。
凝聚共识,提振发展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做出了科学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全国经济仍将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运行。在新常态下,我们已迎来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迎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确立,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供了重大机遇。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增加了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迎来了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稳增长的一系列重大措施,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这些都为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破解发展改革难题,开拓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难得机遇。财政部门必须坚持以“新思路”科学认识新常态,冷静理性思考,不急不躁,适应政治使命“新常态”,紧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把握主要矛盾,坚持底线思维,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适应维护稳定“新常态”,正视反恐维稳的严峻形势,紧紧把握反恐维稳的斗争主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决摒弃不以GDP论英雄就放松发展、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就不要发展、坚持“两个可持续”和保护生态就是放慢甚至放弃发展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总钥匙和关键的意识。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州。不断充实发展的新思路,解决前进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全面推进各项财政工作。
增收节支,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密集性的减税政策将成为常态,对财政部门和财政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必须统筹当前和长远两个大局,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首先要努力增强财政实力。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即:组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预期增长目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和项目资金、提升融资能力。在组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要加强税收管理,实行社会综合治税,严格减免税管理,做到依法征收,不得通过财政垫付转引税款、列收列支等形式,虚增收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大各类资源资产类非税收入的征缴、监管力度,不得拖延滞后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坐收坐支、挤占挪用。特别是要主动做好主体税种影响因素评估,加强税务、非税执收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收入目标由约束性向预期性转变的衔接工作。在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方面,准确把握中央、自治区的政策导向,如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将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切块下达的政策,对于地方财政而言,就是一项政策机遇,在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工作的同时,突出地方区域建制、边境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产粮大县、特殊县、重点生态功能区、边民补助、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及维稳任务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特殊因素,进一步加大争取的力度。最大限度的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在提升融资能力方面,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加快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等领域改革”的要求,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依托政府融通担保平台,争取发行中期票据和小微企业扶持债,扩大与政策性和各类商业银行的合作,努力争取棚户区改造贷款,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资源效力,积极支持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转化精深加工型、现代物流拉动型、工业组装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为稳、富、美助力。其次要全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职能作用进行了准确定位,就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要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在政府决策时发出专业、理性、客观的“财政好声音”,在财政收入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和财税运行规律,发挥财税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财税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培育稳定、优质、广泛的税源,建立健康稳健的收入结构和增长模式,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在财政支出方面,出台政策、提高标准,要充分考虑财政的可承受能力,要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整合专项资金、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式,挖掘内生动力,解决收支矛盾。
转变理财方式,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就是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支出责任无限扩张,越位与缺位长期并存,导致财力紧张,效率低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做好财政工作的重要原则。财政部门要努力解决财政作用“万能化”、支出责任“无限化”的问题,将公共财政的职能回归到“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上来,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要转变支持发展的方式,清理规范各类财税优惠政策,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直接补贴,财政部门一般不要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不应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营造发展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上来。要注重财税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突出政策精准发力,通过财税杠杆的撬动,激发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要转变保障民生的方式,立足公共性原则,合理区分政府、市场、社会、集体和个人的责任,科学安排政策和支出。要树立“托底”、“补短板”思想,托牢民生保障底线、补长区域发展短板,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推动树立个人努力、各方面合理承担责任、勤劳致富的科学的民生理念。要转变投入方式,按照“公共财政必须讲投入产出”的要求,继续开展各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要善于借助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学校、医院、养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放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比如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目的是通过政府投入较少的资金,来撬动社会资本完成某一个项目,用小投资换来大服务,进一步盘活社会资本。
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015年是新预算法执行的第一年,也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关键年。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工作,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尤其是要把贯彻落实新预算法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高度重视预算改革工作,积极转变按年定事、零敲碎打的传统预算模式,按照强化控制、突出绩效、公开透明的要求,科学编制财政预算;改进预算控制方式,预算执行中出现超收,要用于冲减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出现短收,要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其他预算资金、削减支出实现平衡;要维护预算的刚性和法定性,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法定程序,不得调整,有新增支出的,要么砍旧预算,要么放到下一年,不能用新增财力解决,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增强对预算的敬畏心和遵从度。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财政工作、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关键是建设一支讲大局、懂经济、有思路、干实事、敢担当的财政干部队伍。要做到心中有党,把牢政治方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争做“四强”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民,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继续抓好作风建设,自觉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做到心中有责,做干部就要有担当,要意气风发、激情干事,不能年年都是涛声依旧,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要做到心中有戒。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纪律建设,守纪律讲规矩,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形成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