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中午11:30-13:30,由教育部、科技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希贤“创新云论坛”第六期在线上如期举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黄灿教授作为希贤“创新云论坛”的主讲嘉宾,作了题为“数字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治理”的学术演讲。本次论坛由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婧婧教授主持,共有来自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福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在线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黄灿教授的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展开。
首先,讨论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面临的挑战;其次,论述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政府治理体系、市场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三个部分;最后,提出构建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的三种方法,分别是技术赋能、制度创新、多元共治。
首先,黄灿教授指出了数字网络空间与传统物理空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差别。第一,时间性方面,数字网络空间信息传播速度快,创新极易被模仿和抄袭;第二,空间性方面,数字网络空间产品营销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侵权行为在很短时间即可以造成很大的损害;第三,复杂性方面,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隐蔽性高,侵权人容易隐藏和移除证据,侵权人身份不易识别以及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执法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黄灿教授以阿里巴巴平台知识产权治理面临的挑战为例,即阿里巴巴平台的存量商品为20亿,每天新发商品3000万+、每年接收权利人投诉1000万+、用户举报100万+,同时2021年我国法院审理的案件大约有3000万件,其中50%是民事案件,假设我国法官在线下集合起来解决这些争议,仅阿里的就1000万件,也并非每件都完美解决;基于这些数据,依靠传统的治理体系去治理现实中存在的争议,依靠线下的法院去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且效率是非常低的;但是,对于存在的问题又不能置之不理,因此在数字网络空间里,需要一个新的体系,去治理知识产权立法,司法,执法,维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其次,黄灿教授指出了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的三个体系;第一,政府治理体系:即以广义的政府为主体,基于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三个方面,从权利确定、权利保护和权利实现三个维度构建的管理知识体系;第二,市场治理体系:即在法律法规规制下,以平台作为主体,依靠信息技术和契约关系处理在平台上发生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和侵权争议,并建立确权、维权、用权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第三,社会治理体系,即在法律法规规制下,政府、权利人、平台和公众多元主体参与和协同,形成的共同治理和互动治理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
最后,黄灿教授提出了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的三个方法。
技术赋能方法。黄灿教授以阿里巴巴为例,在“知产保护科技大脑”技术层面,先讲解了四大场景全链路防控方法,即从“开店校验-商品识别-营销监测-外部反馈”;然后讲述了十二大“黑科技”支撑线上主动防控体系的运行(如图所示);紧接着报告了阿里巴巴在线主动防控体系的效果:即2020年,96%的疑似侵权链接一上线即被封杀;消费者举报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量比前一年下降33%;98%的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在24小时内被处理;权利人入驻量比去年增长40%;每万笔交易中仅有1.08笔为疑似假货。在“AI技术”应用层面,阿里巴巴通过算法技术在目标人脸模块基础上,生成AI虚拟模特图,帮助商家减少非恶意侵权问题,同时也帮助商家降低商品上新的人力与财力成本。(AI虚拟模特(塔玑)Alvirtualmodel)。
第二、制度创新方法。黄灿教授以阿里巴巴推出的“原创保护计划”为切入点,引入“原创已死”——沈文蛟对平台原创保护的诘问的例子,剖析了原创保护的三大难题:原创难抄袭易、确权方式不适应节奏、投诉无门;提出了原创保护计划提供一站式备案-授权-维权全链路的解决方案:权威认证、一站备案、操作便捷、模式创新。
第三、多元共治方法。黄灿教授结合阿里巴巴推出的“打假无疆”平台,指出要实现多元共治,一方面要强调多方参与:即共治的主体既涉及商务、国家市场监督等多个政府部门,也要涉及公众、企业、品牌方等权利人。另一方面要强调收集海量讯息,只有在执法部门和权利人之间建立直接有效的沟通机制,才能建立长效的协调机制。
总之,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无法彻底解决线上数字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将政府治理体系、市场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相联合,将技术赋能、制度创新、多元共治相结合,是未来数字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问题发展的方向。
最后,线上师生就传统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出路、知识产权的付费机制以及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期刊的审稿和偏好等问题进行了积极讨论,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