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家治理周刊,作者杨灿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层次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视野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探索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探索和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世界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的优越性,指明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的方向,给予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信心,保障了中国人民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提供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动力。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到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再到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都说明实现共同富裕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统筹效率与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实践,为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成效显著。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聚焦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亦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推进共同富裕的成功范例。实践维度的经验表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路径。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期盼。纵观古今,共同富裕与民主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植根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天下大同”等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具有内在关联性和一致性。在新起点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然要求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制度建构与民主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最广阔的民主场域。从战略定位来看,共同富裕是惠及全民的富裕、是内容全面的富裕,其建设过程的适恰、稳定以及结果的优化、有效,都有赖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予以规范和支持。当然,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要求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参与主体要“全”,实践内容要“全”,覆盖范围要“全”,民主流程要“全”。通过观念引导和共识凝聚,整合和统一参与目标,使得所有参与主体都有机会秉持负责任态度、依法依规参与共同富裕实现的全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将党的价值追求转化为民主实践的过程,为共同富裕动员最广大的民主主体。从共同富裕本身的生产方式属性来看,它不仅要求在生产力上体现“富裕”,而且要求在生产关系上体现“共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包容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凝聚一切政治团体和社会力量,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致力于塑造治理共同体,有助于强化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价值原则的实现。这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又有利于持续激发并保护劳动者积极性,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整体和局部等关系问题上,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效率。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层次提升
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这一系列成绩和数据表明,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物质文明不断提升。然而,实现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要着力点。这表明党中央对人民福祉的关心已超越了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列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不断发展着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得到充分满足的过程,人的共产主义道德、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体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根植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等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论创新。
自然富则人民富,生态兴则国家兴。自然富裕,既是经济的富裕,也是精神的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此期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高达194.9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与蓄积量实现了持续“双增”的良好态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14.5%增至25.5%,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规模超10亿千瓦;实现我国能效和排放水平全球领先,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超额完成了自主贡献目标;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美丽乡村换新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脱贫增收,“两山”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更多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
实践证明,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未来,更需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将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红利,将农村各类自然资源转化为助推农民增收的资产,进而增进人民福祉,立足于生态维度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以及收入差距;建设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家园,让自然富裕起来,令全体人民不仅物质上富裕,生态环境也获得充分改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视野拓展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站在世界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何去何从”的疑问,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下大同”等思想资源,以及对世界历史进程、新旧矛盾转换、时代发展趋势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就是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建立“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原则”的社会形式,即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和价值目标,并为之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奋斗。马克思所作论述中的“每个人”并无性别、民族、国籍之分,而是代表了亿万追求自由全面发展之个体,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共同富裕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也得到了升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视野拓展。
过去十年,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全球化进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互惠互利、共同富裕;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入国际经济发展大潮,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国际合作;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促进世界各国共同进步,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全人类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国所创造的减贫奇迹为世界消除绝对贫困贡献出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同时积极对贫困国家和地区开展援助。截至2021年7月初,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为世界抗疫贡献出了中国力量,彰显出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从时间维度看,地球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空间维度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又具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因此每个国家之间的利益诉求相互交叉,对共同富裕这一价值追求更是高度重合。实践证明,中国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共同富裕的主体从全体人民上升到全人类,一方面丰富了共同富裕的主体内涵,另一方面拓宽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博大胸怀。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品格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成中华文明新形态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物质、精神、文化、制度等繁荣发展的伟大征程。共同富裕既一脉相承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作为人类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中最恢弘、最壮观的实践图景,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必将成为中华文明鲜明的时代品格,也必将昭示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向度。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并引领世界文明形态的跃升方向。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因交融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共同富裕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而生发和出场,继承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文明对于人类平等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美好追求,超越了“资本至上”“物质至上”的西方现代化模式,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关切人类命运的世界情怀。共同富裕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之中,也寓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之中。共同富裕所坚持的“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价值旨归”的发展模式,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固有的局限性,开创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原创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