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农民工实现了职业上升?
发布时间:2020-11-14    作者/来源: 发布者:何晔

【来源】石智雷. 哪些农民工实现了职业上升?[N]. 中国人口报,2014-06-16(003).


   改革开放前,中国不仅有着一般意义的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乡不平等,而且由于壁垒森严的城乡分割制度安排,农村人口被严格限制在农村和农业领域,没有通往城市社会的渠道,城乡不平等被固化和强化。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引进了市场机制,改变了过去完全由行政手段配置劳动力的局面,新兴私营部门对劳动力的较大需求及城乡壁垒的松动,使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为个人的职业流动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总有一部分农民工会突破制度性藩篱,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问题是,哪些农民工实现了职业上升
?凭借什么实现了职业上升?揭示农民工群体内部职业上升的“游戏规则”是考察农民工群体发展状况及中国劳动力市场所处的阶段的关键所在。

    农民工的职业上升路径
    产业工人和服务业员工是农民工的主要就业类型。根据
2012 年农民工全国监测报告,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 35.7%,建筑业占 18.4%,服务业占 33.8%,其中居民服务业占 12.2%,批发零售业占 9.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 6.6%,住宿餐饮业占 5.2%。产业工人和服务业员工的就业性质、单位环境和生活状态等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产业工人或服务业员工是农民工首次外出务工时的职业,职业上升的主要路径是成为管理经营、技术精英,或者自主创业成为个体户甚至是私营企业主。
    管理精英是农民工中的精英分子,往往是农民工奋斗的方向,虽然这一群体人口规模和所占比例很小,却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群体。哪些农民工从产业工人上升为管理人员了呢
?统计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民工,更容易从产业工人上升为管理人员。从行业性质来看,农民工从产业工人转入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更容易从产业工人上升为管理人员。同样是第二产业,农民工在建筑业更容易从产业工人上升为管理人员。从企业的所有制类型看,在私营企业的农民工, 从产业工人上升为管理人员的概率更高, 而在国有或集体企业没有任何优势。另外,青壮年、男性农民工更容易从产业工人上升为管理人员。
    哪些农民工从产业工人转为自主创业了呢
?统计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较高、进城务工时间较长的青壮年农民工从产业工人成为私营企业主的概率更高,创业的行业集中在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其中以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为主。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农民工,不倾向于从事个体经营。但是随着进城务工时间的增加,产业农民工成为个体工商户的概率也就越高,个体经营的行业选择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概率高于从事社会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可见农民工的创业还是以城市传统的低端服务业为主。

    哪些农民工从服务业员工上升为管理人员了呢?人力资本对于农民工从服务业员工上升为管理人员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农民工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从服务业员工上升为管理人员的概率会增加 70.4%。进城务工时间每增加一年,从服务业员工上升为管理人员的概率会增加 13.5%。首次进城务工为服务业员工上升为管理人员一般还是分布在商业服务行业,比如从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会服务业以及高端服务业,并且行业类型一般仍是在私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或三资企业的概率很低。哪些农民工从服务业员工上升为技术人员了呢?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对于农民工从服务业员工上升为技术人员失去了作用。受教育年限和进城务工时间对农民工从服务业员工上升为技术人员都没有显著的影响。初职为服务业员工的农民工无论是进入制造业,还是留在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传统低端服务行业,都很难成为技术人员,只有在高端服务业才能获得技术。但是如果他们进入的是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成为技术人员的概率明显要高于三资企业,也会高于私营企业。

    结论和政策含义
    中国在未来的
30 年要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农民工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更为显著,会使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巨变,对农民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会快速提高。我们研究发现,农民工自身已经为适应这种巨变做出调适。农民工中的部分优秀成员已经突破制度障碍和结构约束,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具有更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实现向上流动。农民工的这种变化对于企业形成稳定的、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的产业大军,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民工职业上升流动特征表现为:
    少数农民工跨越了次级和初级劳动力市场的界限和社会阶层间的藩篱,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了基于职业身份转换的向上流动,其中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其次是技术人员。比较而言,商业服务业员工在职业上升中更有可能成为个体工商户,而产业工人更有可能成为专业技术人员。
    实现了职业上升的农民工在规模上主要分布在传统低端服务业,比如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部分农民工已经逐渐进入高端服务业,并且在高端服务业上升为管理精英或技术精英的概率明显高于低端服务业。
    受教育年限和进城务工时间越长,农民工越有可能从初职一般劳动者上升为管理精英、技术
精英或私营企业主。
    在不同行业内农民工职业上升路径差异性明显,且存在一定的行业分割现象。在低端服务行业的农民工更容易成为管理人员,而在建筑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农民工更容易成为技术精英。初始职业为产业工人的农民工也会流入到批发零售或社会服务行业成为管理人员,或者自己在这些行业从事个体经营。但是初始职业为服务业员工的农民工的职业上升一般仍然留在服务行业成为个体工商户或管理人员。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农民工能够成为管理精英或技术精英等, 并且是可以通过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实现的。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往研究给我们的认识是:由于户籍制度和歧视性政策的限制,农民工只能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主要集中在建筑用工、社会用工,以及本地劳动力不愿从事的苦、脏、累、重、险、有毒有害、高温等工作,通过个人的努力也很
难实现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上升。而我们的研究结论证实,城市劳动力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已经跨越了体制的约束,很多农民工进入国有企业就业,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现在重要的不是就业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而是农民工所处的职业地位, 以及实现职业上升的路径。农民工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实现职业上升,意味着市场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健全,也表明人力资本通
过劳动力市场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市场给劳动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位,虽然这并不等于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实现职业上升,但是市场已经为农民工的职业上升打开了窗口。在职业上升过程中,外在的制度性因素固然会有一定的障碍,但个人具有的客观能力和主观意愿更为重要。

    另外,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会在社会和市场中形成正确的激励结构,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农民工通过人力资本实现职业上升,这种让人的能力得到释放的社会流动渠道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从影响农民工职业上升的路径来看,长期调整策略在于教育。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以弱化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带来的受教育水平分化问题,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进城后的竞争力。中期调整策略在于农民工再教育问题。应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尽快研究和出台专门针对农民工培训的具体意见和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构建农民工培训的长效机制,并且要以“学以致用”为目标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并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培训成果转化为他们的工作绩效。而短期内决
定农民工职业上升的因素在于农民工职业上升通道的通畅,排除职业上升的制度性障碍,降低非能力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平等地拥有“晋升”的机会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