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服务业就业结构特征及其演变
发布时间:2023-06-25    作者/来源:本站 发布者:宁桃丽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中国政府始终将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最突出位置。随着湖北省产业组织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业成为湖北省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其中,城市服务业就业人口和增加值平均占比都远高于农村地区,是未来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中心城市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因此,探究中心城市及城市群服务业就业结构及其演变规律,对更好发挥中心城市对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就业人口在全省及产业合理流动、高效集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湖北省城市发展而言,人才与创新是必要条件,人才集聚与创新共同影响着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目前湖北省发展条件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数迅速增长,服务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不仅与创新经济存在密切关联,还为现代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城市经济而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凭借其要素组合特点能够为各类高端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增强城市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关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才集聚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意义及其具体作用机制。

 

一、湖北省服务业就业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一)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上升,公共服务业占比下降,全省服务业就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从2000年到2020年,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服务业总人数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公共服务业占比则逐步下降,全省服务业就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从表1可知,2000年,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最少,仅为10.14万人,生活性服务业最多,约为30.62万人,公共服务业从业人数其次,约为17.08万人。2010年,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均出现显著上升趋势,从业人数分别提高至17.11万人和52.16万人,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增幅最高,相比2000年增幅达到了70.35%。但公共服务业从业人数迅速下降至12.46万人,下降幅度达到27.05%。2020年,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数继续大幅上涨,分别达到36.50万人和90.24万人,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涨幅达到了113.33%。公共服务业从业人数出现反弹,升至19.00万人,涨幅约为52.49%。

图1反映了二十年来湖北省服务业就业结构的时间变化趋势。2000年,湖北省生活性服务业吸纳了服务行业半数以上的劳动力(占比约52.94%),其次是公共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占比约29.53%和17.53%。但在工业化的推动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迅速上升,2020年占比甚至达到四分之一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在2010年达到顶峰(63.82%)后出现下滑,降至61.92%。公共服务业占比则呈不断下降趋势,由29.53%降至13.04%。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湖北省服务业就业结构随着湖北省经济转型与发展而经历着巨大转变。

 

表1 湖北省服务业从业人数及环比增长率

image.png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image.png 

图1 湖北省服务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二)不同城市间服务业就业结构差异较大。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逐渐降低的空间结构,区位选择上有向行政等级较高城市集中的趋势。此外,区域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也在扩大。不同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且极化现象不断增强。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在后工业化社会将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行业。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和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导致城市间消费者服务需求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对消费者服务需求有积极促进作用。正是因为如今最大规模的地方化范例是在服务业的基础上建立而不是制造业,且技术进步加速服务业的地方化,这就导致服务业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具有不同特征和发展机制。

(三)交通运输业遥遥领先,信息技术和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这几类服务行业。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尤其重大。

如图2所示,在2000-2020年间,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从业人数遥遥领先,从业人数由七万人上升至十四万人,充分彰显了湖北省“九省通衢”这一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金融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也呈指数型增长趋势,且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长率远超金融业,2020年两者从业人数基本持平。2010年之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异军突起。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由2010年的1.75万人上升至2020年的5.21万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数由2010年的1.56万人上升至2020年的8.43万人,所吸纳的劳动力仅次于交通运输业。

 

image.png 

图2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时间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四)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一直是吸纳湖北省劳动力的主力军,居民服务业开始兴起并壮大。

生活性服务业是指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主要可分为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教育和文娱业以及居民服务业。2000-2020年间,湖北省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一直是吸纳湖北省劳动力的主力军。此行业从业人数由21万上升至60万,远超其他服务业。此外,房地产业从业人数增长势头最为迅猛,2000年从业人数仅为五千人,2020年则增至5.74万人,这与湖北省地产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教育和文娱业从业人数增长趋势较为平稳,由2000年的八万人增至2020年的十三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服务业于2010年之后兴起,2020年从业人数达到11.14万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分工日益深化,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催生大量新就业形态,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等新职业应运而生。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这些围绕居民生活而产生新职业不仅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还可激发灵活就业人员从事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带动湖北省经济发展。

 

image.png 

图3 湖北省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时间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湖北省服务行业仍以低端服务业为主,高端服务业人才匮乏,发展受限。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虽然近年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数迅速上升,但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就业人数仍然远远超过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与此同时,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也远大于其他生活性服务业。低端服务业从业人数过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虽然湖北省内高校林立,大学生人数规模庞大,但却面临着高端人才外流等问题。如何留住并吸引高端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 湖北省服务业地区发展水平两极分化,武汉城市圈内部差异缩小,但与其他城市圈差异加大。

湖北省中心城市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最大且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但与其他城市群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及其增长最突出,其他城市圈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涨幅较大。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规模集聚效应显著。武汉市主城区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专业化水平全省领先;武汉市远郊区及武汉周边城市作为交通枢纽,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如蔡甸区、鄂州市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武汉市武昌区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就业集聚水平全省领先。第二,生活性服务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武汉市、宜昌市和襄阳市等城市具有比较优势,房地产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就业达到了强专业化集聚水平,鄂州市和仙桃、天门等直辖市的批发和零售业就业集聚水平全省领先,武汉为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武汉的房地产就业专业化水平全国最高。

(三)老龄化程度加深,湖北省服务业发展需顺应老龄化趋势并及时调整内部结构

当前,湖北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消退的同时,人口负担也逐渐加重,给湖北省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顺应老龄化趋势,提出与人口结构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战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要从服务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高度,充分利用老龄化的人口趋势发展老年服务相关产业。在此背景下,认清老龄化本身对服务业结构的影响作用,是相关产业政策制定的基础和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政策建议

(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吸引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变迁必然成为引领高端人才合作与共享的主要引擎和动力源,即各地区高端人才结构必须要围绕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调整才能取得成效。武汉市应依托现有的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等,鼓励高校按照本市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湖北省各高校和高新企业合作共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参与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扶持高端人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品牌化,增强产业发展本身对高端人才的集聚力。

在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推动科技创新,带动城市经济增长。同时,应结合城市产业特征和产业升级需要考虑人才及技术引进思路,注重引进同城市产业升级目标相适应的高端人才,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注重协同推进引才聚才和科技创新,放大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二)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智慧订单农业、服务型制造、商贸物流等三次产业融通发展新模式,鼓励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对高技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加大研发力度,培育价值链分工的智能运营与竞争新优势,赋能产业结构向服务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强化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区域间数字技术创新协作水平,加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数字技术研发投入,聚焦通信技术、芯片技术、量子技术、卫星互联网等技术领域,增强数字核心技术、数字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效应,激活各区域的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落实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普惠金融等支持政策,拓宽创新创业融资渠道。数字产业化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数字技术、产品及服务,引领和推动各行业高效利用数字产业设施,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强化数字人才教育和数字技能培训,切实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增长。

(三)引导构建多层次的老年服务产业,应对老龄化趋势

湖北省老龄化趋势对于服务业需求显著,应促使劳动力往医疗、居民服务和文化娱乐方向转移。但由于湖北省医疗、社会工作等福利机构及资源主要集中于湖北省东部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缺口较大,因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建议政府引导构建多层次的老年服务产业,关注地区间的产业发展差异,满足不同地区的老年消费需求。第二,由于湖北省人口流动特点,劳动力主要聚集在东部地区,建议湖北省中西部地区加大人才吸引的政策力度,帮助地区经济建设的同时充分借鉴老龄化在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促进地区间老龄服务业协调发展。第三,充分发挥湖北省大数据技术和平台经济优势,建在老龄化的人口趋势下,抓住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机遇,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技术填补劳动力缺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