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采购理论学科建设若干构想
来源: 日期:2011-6-1 浏览:20041次

作者:黄冬如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201101

 摘录人:李智

 

公共采购理论作为新兴创立的经济学学科理论之一,近年由于种种契机,在学科性质、学科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本文从公共采购理论的学科分类、专业设置等角度对公共采购理论学科建设提出若干构想 

一、学科分类与专业设置问题

将公共采购理论归入“应用经济学”基本反映了公共采购理论的性质与作用,应该认为是合理的,但对于世界经济、贸易、财政、法律、管理等理论对公共采购理论的归纳及总结,也应慎重对待;目前有些院校在“财政学”、“世界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对外贸易学”、“经济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下纳入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专业体系,公共采购作为二级学科层次没有独立设置令人遗憾。其实,公共采购理论作为一门中观兼及微观、宏观经济理论,应当致力于为探索公共采购不同主题以及其他相关者的关系做出贡献。公共采购理论的微观、中观或者宏观界定,应该分析其对个体、集体(行业或产业)或总体(社会与国家)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公共采购理论的价值在于促进公共采购过程中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采购理论可以名正言顺地打出“公共采购经济学”、“公共采购市场学”、“公共采购管理学”、“公共采购法学”等旗帜,至少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上,应该如此探索。当然在本科教育层次,应当加紧设立公共采购独立学科。至于专业归属问题,在初级阶段,正因为公共采购理论还未成形,公共采购是纳入应用经济系所为好,还是纳入世界经济系,公共管理学院,或者是法学院,财政管理学院甚至是工程学院为好?这应结合对公共采购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以及院校自身的特性而定。但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分设是现状使然,分也是为了形成合的公共采购整体理论体系而不是割裂学术资源。二是形成独立的公共采购理论体系是未来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建设项独立的学科、独立的研究群体和独立的中国公共采购学院这些载体实现。

二、学科开放与借鉴问题

公共采购理论无疑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排斥西方经济学的有关成果,也不意味着排斥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正统的西方经济学(所谓新古典学派)所采用的供求模型与均衡分析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借鉴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公共采购实践问题更加深入透彻。新制度学派关于制度变迁的有关理论对于我们分析公共采购领域的政府管制问题也不无裨益。此外,西方经济学长期以来在数理分析、计量研究、建模与实验等方面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形式化技术,不仅有利于将特殊问题一般化从而取得基本理论方面的突破,这对于我们传统的以文字论述为主,逻辑关系不甚清晰的研究风格也是极有借鉴意义的。值得指出的是,国外的一些通行学术规范也值得我们学习,如主题词、文献综述、引文出处、参考文献等“细节”。另外,国外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制度也值得我们借鉴,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研究质量。当然,学科开放和借鉴不是完全放开和胡乱借鉴,在研究分析同时应当注重中国实际,总结出适合中国需要的理论方法。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公共采购理论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不同于纯理论研究,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方面,公共采购理论研究应当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展开理论思维,对现实问题给出理论解答,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思考;另一方面,公共采购理论研究者应当致力于将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促进公共政策变革,维护公共采购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在这个问题上,公共采购理论界的确值得反思。我们的许多研究课题会不会过于空泛和谨慎,而真正有价值的领域又有没有人认真去做呢,例如公共采购历史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朝庭采购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对现代有什么借鉴?现代企业采购或国际采购对公共采购有什么借鉴?在国内如招投标制度领域研究,我们为什么会出现招投标制度以及纯市场的招标代理制度,它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如政府采购制度领域研究,集中采购机制的存在与发展与国家政策功能执行关系如何?如公共采购市场研究,地方市场、国家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关系与发展问题等等,好像也很少有人涉及。其实这类实证研究不仅对于指导市场健康发展很有意义,而且也极富理论升华空间。另外,鉴于部委与学科的关系,有的研究成果无法实现社会价值。但从未来发展趋势而言,公共采购理论者可以通过积极与有关方面交流、沟通、互动,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不同的行为机制,制定自己相应的介入策略,如可以凭借专家顾问的身份递交研究报告、起草法规而参与到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决策中去,也可以通过听证会、新闻媒体等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借助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方面力量影响政策制定。

总之,公共采购理论既然属于应用经济学,理应围绕“经世致用”方针做好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在这方面,国家部委对理论界的宽容和厚爱尤其重要。